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非常認可將士們的付出?

這樣解釋的話,好像說得通了,他這般聰明,稍微一說就能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

廖知州給自己找了個合適的理由,更是嘆氣,如果朝中都是這樣的官員,那平臨國一定會更好的。

這也沒錯,紀楚在新知州來之後,大概猜到緣由,再想到廣寧衛的戰事,再看到本地百姓好不容易改善了生活,不可能任由別人踐踏。

等紀楚離開,廖知州把珍藏的另一個物件拿出來,稍稍嘆氣,希望真的能做到吧,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且武備是件非常複雜的事情。

不僅是武器裝備,還有防禦工事,更有糧草兵馬。

缺任何一環,士兵的戰鬥力都會下降。

更重要的是,像廖知州這種大將,他並不希望打仗。

他跟鄧將軍的想法一致,那就是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要把危險防禦在國門之外。

真有了戰事,對他們這些將士自然好,有軍功能升遷。

但能把戰事提前消解,卻更是一種能力。

還是那句話,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想要做到這一點,背後要做的事,可比打一場勝仗容易多了。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

此乃廖知州每日都要默念的一句。

希望他們做的事,能守護好更多百姓,不要參與戰事。

拿著廖知州給的家傳寶劍,出了書房的紀楚跟李師爺都有些好奇,仔細觀察後,就發現上面刻著那幾個大字。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送他們出來的長隨還道:「這是廖家的家訓。」

紀楚撫摸這八個大字,怪不得廖知州如此重視武備。

不過這事還要再等等,朝廷發話了才能做。

畢竟跟軍隊相關,不能自己隨意做主。

不用長隨吩咐,紀楚跟李師爺都不會多言。

見過廖知州之後,紀楚終於要去他辦公地點了!

已經好久沒正兒八經上過班了啊。

先去戶司見了卓主事,卓主事喜笑顏開地:「看,咱們今年的稅收為整個隴西右道第二!」

連隔壁咸安府都不如他們!

這還是咸安府有成品油收益的前提下。

這還是沒有苛捐雜稅,大部分百姓都能安居樂業的前提下。

如此好的政績,讓卓主事萬分高興。

而且真正能造福一方百姓,也對得起自己讀過的聖賢書。

戶司同僚見了紀楚,也在調侃:「這次沾橋縣的被服作坊,收益如何?」

紀楚輕咳道:「等到明年,就能比肩油菜了。」

本來只是開玩笑的同僚們瞬間傻了。

真的假的?!

油菜的稅收有多少,你知道嗎。

紀楚還真的點頭:「知道。」

明年?

「那明年豈不是能超過永錦府。」

「也不會,永錦府到底底蘊深厚,他們的織造行業經營多少年了。」

戶司右都事謝富默默開口:「加上縫紉機的收益就差不多。」

對了,還忘了這個大頭,縫紉機。

要說縫紉機的收益有些複雜。

除去給工匠,數科夫子學生,以及工人,還有成本價格之外。

多數收益自然是歸於州學。

剩下一部分為稅收,另一部分為工司,畢竟也有他們的牽頭去做。

但現在訂單剛下,距離交稅還遠,所以戶司多數人並不知道具體數字。

可戶司右都事謝富卻了解過,再加上最近來州城的買家越來越多,這份稅收太可觀了。

眾人為此高興時,紀楚才道:「既然這樣,工業作坊園的款,是不是能早點批啊。」

???

你在說什麼!

這才六月份,田稅剛剛收上來,還沒到分配的時間啊!

要說曲夏州戶司,每年五月,八月收兩稅,其中以五月的為主。

所以各部門等到他們收好稅之後,就會陸陸續續提交各司需求。

這個司要買多少東西,有什麼事情需要辦,需要多少銀子等等。

比如官學就需要說明自家多少學生,哪個官署需要修繕,科舉考試需要多少預算等等。

其他各司自不用說。

而曲夏州的工司這些年太過低調,每年的預算都要的少之又少,畢竟不做什麼項目不做什麼工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