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不怪差役書吏們不捨得,作為安丘縣本地人,最明白這些年發生了什麼。

千言萬語,最後說一句,還好紀大人沒離開曲夏州。

這就是最大的安慰吧。

紀楚忙著交接,陶樂薇同樣如此,她跟李娘子要把製糖作坊交接出去。

挑選之中,選了謝主簿的娘子,以及羅玉村本地一個寡居婦人。

兩人都識文斷字,也會管帳目,交給她們最合適不過。

而且以後樂薇就住在州城,同樣能幫忙售賣越來越多的蜂蜜,到時候州城也有落腳點,更方便出售。

還有教人如何做棉被棉衣的事情,請如今官學教諭婦人牽頭。

林林總總下來,就連她身上的事情也很多,更別說紀楚了。

安丘縣最重要的事情。

一個是田地跟帳目要持平,這點好不容易弄平的帳,不能再回去。

以及田地所種東西的規定,經濟作物絕對不能超過主糧等等。

還有就是水利建設依舊要繼續,每年都要檢查修繕。

再則本地鄉兵,時時整頓,不能有欺壓百姓的風氣。

最後還有當地鄉紳大戶的言談舉止,更要約束。

接下來油菜發展,成品油,以及蜂糖,棉花製品,統統都要有計劃。

製糖作坊,磨油作坊,一定要管好了。

謝主簿記的認真,事實上紀楚也最信任他。

不管後來的縣令如何,有謝主簿在,這些事就不會出大問題。

再者還有他在,也不會坐視不管。

一連串事情交代下去,本地的范縣丞,謝主簿終於把心放到肚子裡。

就說紀大人不會不管他們的!

有這些計劃在,就算大人不在曲夏州,他們也能繼續下去。

呸呸呸,說這個晦氣話幹什麼!

他們才不想大人離開!

安丘縣事情處理得差不多,基本也到臘月了。

但紀楚馬匹還不能停,繼續往沾橋縣跑。

沾橋那邊的重點就是棉花。

有白婆婆坐鎮,想來當地很快恢復棉花種植。

如果說安丘在保證主糧的同時,更注重油菜。

那沾橋則保證好糧食,就更重視棉花。

等到當地平民都能穿上棉衣,以及種植規模,種植產量增加。

到那時候,沾橋的棉花產業,就能發揮作用。

這也是紀楚急需蔡先生的原因,有他在,以後的紡織棉業,便能快速推進。

所以說沾橋縣的事情,不比安丘縣輕鬆。

更別說安丘的水利道路,同樣要提上日程。

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都安排好,只等新縣令過來了。

不過還有一件事,是沾橋縣獨有的。

那便是縣丞以及主簿的任命。

之前的主簿跟縣丞,早就跟當年的王縣令一起,被拉出去砍頭了。

紀楚兼任本地縣令之後,一直讓馬典吏暫代縣丞職位,以及成捕頭在做典吏的職位。

那傅康傅書吏,則是主簿一職。

紀楚在州城時,也為三人請了職務。

對於縣裡小官,州城吏司並未過多考慮,直接點頭了。

本以為自己回來之前,能拿到正式任命的文書,卻沒想到,一直到他回來,吏司都說年底事多,讓他等等。

紀楚認真跟三人解釋:「吏司那邊已經答應,只等走了文書就好。」

馬典吏稍稍鬆口氣。

成捕頭跟傅書吏連連感謝。

要說不想當正式的官,那是假的。

他們同樣知道,紀大人既然這樣說,那便一定沒問題。

紀楚還道:「最遲到年後,任職一定能下來,特別是新縣令要來,大概率會一起辦好。」

三人點頭,齊聲向紀大人道謝。

按理說大人以後不是本地縣令,其實不用為他們考慮。

但臨走之前,不僅把事情安排妥當,更是替他們以後著想,哪能不感動。

紀大人救沾橋於水火當中,他們哪個人不是無比感激。

而且這種感激的話,說多少都不覺得多。

當年沾橋什麼樣,大家心裡還沒數嗎。

單匪賊的劫掠,就夠大家日子難過的。

現在完全不用擔心。

兩地衙門抓緊做事,終於趕在衙門封印前把事情做完。

剩下就是等著新縣令上任了。

紀大人離開已經是事實,就算再不舍也沒辦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