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1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還好他娘聰明。

紀縣令想的也周到。

白家大兒子趕緊行禮感謝,又對母親道:「娘,若不是您在,兒子怎麼也想不到的。」

眾人忍不住笑。

都說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衙門請來的鑼鼓隊,一直敲到白婆婆家門前,整個村子的人過來看了。

不少人羨慕地看向這個老婆婆。

之前很多人說她性格古怪,總是冷著臉,即使現在臉上笑模樣也不多,但人家厲害有本事啊。

看到她手裡那本書沒,就是她的,裡面全是人家說的。

為此白婆婆還想讓家裡孫輩都去讀書,不然跟她一樣,只能看著書本,卻不識字。

只是家裡還是窮,那讀書的費用還高。

想讓孩子們去讀書,不僅觀念要轉變,有充足的銀錢資源也是問題。

但有了這個開始,一切就都好說了。

紀楚他們並未待太久,各個村子陸陸續續都要夏收,衙門裡的事很多。

糧食收穫,並非一夜之間,大家都可以收糧。

分土地,分村子。

同一個村子裡,收穫時間也有不同。

這都需要經驗判斷。

紀楚對此並不擔心,農戶們在這片土地上種了不知多少年的地,比他這個門外漢要了解多了。

他能做的,就是做好輔助工作而已。

以及,不要苛捐雜稅,那就一切都好說。

事實證明,沒有貪官污吏,以及大戶豪紳們剝削,今年各家糧食產量不說極高,但交完田稅之後,剩下的糧食足夠吃了。

就比如白家村,從五月初八開始,逐漸有田地可以收穫。

各家畝產不一,但最低的也有一百九十五斤,他家一共八畝地,交了今年的田稅之後,還剩一千二百斤左右。

他家四口人,這些糧食可以保證一人一年有三百斤麥子,倘若拿出去一部分換成小米,再加上其他豆子的補充。

那這一家人吃飯是不愁的。

吃飯不愁,對他家來說,就是最好的消息。

更別說他家還有油菜田地,其中四畝油菜地只等著九月份收穫,倒是還能賣點錢。

如此地產的家庭,都能在這一年裡餬口,留點銀錢。

可見多數官員多麼不給他們活路。

放在田地更好,產量更高的村子,各家已經開始慶祝了。

他們如同之前的安丘縣百姓一樣,為自己收穫的糧食而高興。

夏收之後的田稅,更是讓眾人狠狠鬆口氣。

比之前的七成田稅,少了太多,就算加上損毀等數,一畝地收了二點五成,剩下的全都是他們的。

以前是官府七,他們三。

現在是他們七點多,衙門不到三成。

即使知道紀大人是什麼樣的人,但這點田稅,還是讓無數人跪謝。

但說到底,紀楚知道自己只是做了應當的而已。

本就是天下百姓自己供養自己。

他們這些官府的官員,才是吃著百姓們種下的米糧飯食。

說到底,還是百姓們自強不息,挺過一個個難關。

越是這樣,紀楚越要做得更多。

只等著麥子收完,就可以開耕種棉花。

從安建三十二年開始,紀楚就在惦記這個東西。

如今終於推廣種植了,雖說範圍還不大,卻也是極好的開始。

為了抓緊翻耕,紀楚還讓安丘縣養牛的人家,把自家的牛趕過租給沾橋百姓用。

現在安丘養牛戶多了,自家用完之後,閒著也是閒著,只要不是過於勞累,都會送過來賺個租金。

這樣一來,安丘有牛的人家多了額外收入。

沾橋百姓也省了大力。

特別是兩地相隔最近的村子,現在來往之頻繁,都快成一個縣的人了。

因為耕牛增加,沾橋縣翻耕速度明顯增加。

紀楚則快長住白家村了,主要是看白婆婆家裡怎麼種棉花,同時還要注意所有種棉花的農戶有什麼問題,雙方可以及時溝通。

雖說書上已經足夠詳細,但有白婆婆在,還是問她最精確。

比如播種之前,就有人詢問他們家種子浸泡的如何,就怕出問題。

等翻耕播種之後,施肥澆水,都有不少疑惑。

倒不是大家不會種地,而是突然種個不熟悉的東西,難免疑惑。

安丘沾橋,以及陽順縣三個地方,全都在討論如何種好棉花。

常備軍同樣來人,說是覺得出芽率不高,那是為什麼。<="<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