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9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接著是施肥。

「最好是骨粉,就是牲畜骨頭磨成粉,白疊子最喜歡這個。」

棉花對翻耕也有要求,必須深耕,還要深翻,土地平整。

不僅如此,還有土壤稀碎均勻,上虛下實,田間更不能有雜草。

一條條說出來,紀楚跟傅書吏的筆都沒停。

這些經驗太寶貴了。

都是沾橋縣一代代農人積累的寶貴經驗。

紀楚甚至有點後怕,差點就要失傳。

幸好還有最後一個傳人。

接著還要處理種子。

棉種播種前,種子必須翻曬,這樣有利於殺死種子的病菌,以及提前催活。

都說好種出好苗,好苗產量高,自然不用再講。

翻曬之後,還要浸泡,同樣是加速出苗。

這些跟其他農作物有異曲同工之妙。

可接下來說的播種期,播種量,以及深度,方法,則全是白婆婆他們的總結。

一連串寫下來,什麼「白沙土為上,兩和土次之。高喜亢,惡下濕。」

甚至連如何輪作,都是有方法的。

沾橋縣已經有了幾百上千年的歷史,這些經驗,都是當地世世輩輩的農戶們總結下來的。

是他們勞動經驗所得。

紀楚只覺得手頭的東西沉甸甸,讓人心生敬畏。

這就跟你要做個新項目一樣。

原本以為這個項目只能自己摸索,慢慢前行。

主打一個車到山前必有路。

然後呢?

然後在實驗裡,發現了前輩們留下的實驗記錄!

甚至還幫你歸納總結了!

幾百年的經驗啊,都在你手中了。

單那一句。

棉花密種者有四害:苗長不做蓓蕾,花開不作子,一也;開花結子,雨後鬱蒸,一時墮落,二也。

後面還有什麼根太淺,經不起風,也經不起旱。

再有容易生蟲等等。

這一條總結的,便是棉花種得太密,後果有多嚴重。

整整四樣害處啊!

想想就知道對棉花產量影響有多大。

而這樣的經驗總結,一定是失敗了無數次,經歷了無數春夏秋冬,才有了這樣的結果。

看似是一句話,實際上是農民們在田地里千百年的教訓總結。

等到終於開花結果,還有一項也必須做,「摘心」,苗高二尺以上的,打去沖天心,這點也叫打頂,甚至現代也這麼叫。

可見這項技術,影響有多深遠。

估計白婆婆的身體,肯定不能一口氣說太多。

這些東西分了半個月,陸陸續續才記錄完畢。

就算是這樣,白婆婆還覺得有疏漏,這些只能慢慢補充了,或者等到明年栽種時,讓人跟著白婆婆,實時記錄。

安丘縣的書生林元志就是個好人選。

不過最近這段時間,就是傅書吏跟著記載。

紀楚則要帶著回來的馬典吏回安丘縣了。

馬上就要過小年,安丘縣衙門等著他封印。

而且馬典吏在外面時間也長,必須回家看看。

外面大雪都到小腿肚,兩人還只能牽著馬回去,路上耗時更久。

可到底是過年,到底是回家,不管怎麼樣都要回的。

臨走之前,紀楚跟傅書吏再把這本《棉花要術》抄錄一遍,回安丘縣之後就可以謄錄出來,分發給各處。

沾橋縣也是如此。

但沾橋縣識字的人少,需要找認字的人慢慢教。

好在要等到夏收之後再種棉花,他們還有時間。

只是傅書吏手頓了下,這個三十多歲的靦腆男人,看向紀縣令時候,頗有些恭敬。

紀楚他們急著回家,沒發現傅書吏的表情。

而旁邊成捕頭道:「你這是怎麼了?」

「成捕頭,明年就是紀大人最後一年任期。」

雖說紀大人今年才兼管沾橋縣,加上明年也才兩年。

可隔壁安丘縣明年就是第三年。

現在想來,知州大人一直說讓紀縣令兼管,就沒打算讓他在沾橋縣待到任期滿。

明年大考一過,便不會是兩地縣令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