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里的內容讓紀楚坐直身子。
單看信的內容,並沒有什麼,但裡面藏了一個典故,戰國李悝與魏文侯的對答。
大概就是當時魏國附近發生水災,魏文侯想要救濟災民,又怕自家糧食不夠,就問管糧的李悝,說魏國的糧夠嗎。
對方說,糧倉極滿,他每年都會收糧買糧,囤在倉庫里。
魏文侯問他為何。
李悝答:「備荒振恤。」
豐年糧食價格低,就要屯糧。
荒年糧價高,放出來後,既可以賑濟災民,也能調節糧價。
許知州又提了蜂蜜跟油菜,多是誇讚,又講比隔壁沾橋縣要好,其他就沒什麼了。
如果看出其中的典故,那就不一樣。
許知州他在備糧,更知道他在備荒。
同樣也在說,如今糧價要走高,你的糧放在手中,也會推高糧價。
再結合提到的沾橋縣。
此時情形,就跟當時的魏國一樣。
魏國周邊水患。
安丘縣附近的沾橋縣苛捐糧災。
魏國救人了。
他們也救人了。
剩下的,便是抑制本地糧價,好讓歉收的百姓能買到糧食。
歸根結底是一句話。
許知州讓他今年多交糧,少交錢。
雖說現在來看,交糧更划算,畢竟糧食值錢。
可他心疼啊。
那可是糧!
許知州的想法,紀楚也能理解,自己顧的是安丘縣百姓。
知州卻要平衡整個州的糧價。
其實這兩者並不衝突。
因為那些糧食是囤在官府庫房裡,不拿出來抑制要漲起來的糧價,其實並不合適。
而且整個曲夏州要是亂了,他們安丘縣也不能獨善其身。
紀楚把信翻來覆去又看一遍,嘆口氣道:「把去年的糧送過去吧。」
李師爺差點跌倒。
這能行嗎?
紀楚道:「是平衡曲夏州的糧價,量大即可。」
陳糧比新糧還便宜,所以他能拿出更多糧食出來,數量先堆上去,更有利於糧價平衡。
既然要安撫曲夏州糧價,那他也不會扣扣索索,人情既做了,就要做得好一些。
再說,許知州都不追究他收下沾橋縣百姓的事,他還是要投桃報李的。
那邊李師爺跟紀振已經暈了。
一封信,真有那麼多意思?
紀楚擺擺手:「不提了,我心疼。」
就知道不應該早點拆信,該留在交完田稅再說的。
這當然是開玩笑,安丘縣的百姓是百姓,曲夏州其他地方的農戶更是普通人。
他要是坐視其他地方糧價漲的極高,那也太不是東西了。
「對了,可以把投靠周韓村的百姓們過明路。」
「再把我書房裡,沾橋縣王縣令的罪證找出來,跟今年的田稅一起送到州城衙門。」
那跋扈的王縣令,好日子要到頭了,自己最後再一把柴。
燒到什麼地步,就看許知州徹查到什麼地步。
他們安丘縣,可以看好戲了。
第30章
安建三十二年, 夏收結束,正是各地收糧稅的時候。
從咸安府押運水車的一行人,終於到了曲夏州地界, 安丘縣工房主事跟弓春榮一路精神緊繃,到了家鄉, 算是放鬆不少。
不過路上遇到惡吏征糧, 難免多看幾眼。
這場景他們十分熟悉,以前的安丘縣也是這般, 好在現在不是了。
再走走,知道安丘縣今年的畝產竟然是隴西右道的第一, 更是高興。
但他們從曲夏州州城離開之前,聽說衙門戶司的人十分生氣。
這次生氣的對象,並非對著安丘縣,而是對沾橋縣。
難道說沾橋縣今年收成最低?
不應當啊,隔壁縣不是上縣嗎,好田地多, 人口也多, 怎麼也不會比其他地方差。
不過很快, 他們就知道原因了。
那州城衙門的差役,正好跟著他們同路。
聽上面的差役道:「他們沾橋縣謊報均產, 強行征田稅, 一畝地的糧食, 送到官府五成, 自己留下四成, 最後的一成是百姓的。」
啊?!
這在開什麼玩笑!
一成的糧食,怎麼會夠全家吃喝的。
怪不得戶司那樣生氣,肯定發現不對勁, 所以前去查問。
再知道,那沾橋縣的王縣令是為了今年考核過關得以升遷,一眾人忍不住大罵。<="<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