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他們並未像大多數人一樣去休息,而是繼續在田間忙碌。

羅玉村的羅三叔家裡還種了春麥,他們家還能再收一季。

雖說春麥收成不如冬麥好,那也是糧食。

按照三成田稅來看,他家今年剩下的糧,足夠全家十幾口全都吃飽!

如果再加上生長旺盛的油菜地,明年說不定能給家裡添置一頭牛!

這日子,想想就有盼頭。

即便如此,羅三叔還是覺得遺憾。

因為他家只顧著種田,沒有學隔壁弓家小子養蜂。

如果能分出一房人出來養蜂,那現在家裡都有蜂蜜吃了,不用拿捕來的野兔去換蜂蜜糖。

弓家在油菜田裡面放的蜂箱,攢了不知多少糖。

畢竟現在那麼大片的油菜地,蜜蜂們也忙啊,聽說每日都要去割蜂糖。

雖說如今蜂糖產量高了,大家也賣不出去,可放在自家吃那也是可行的。

誰會不喜歡吃糖呢。

有人勸道:「養蜂也不容易,特別累。你家種兩季麥子,又種油菜,還帶著幾兄弟出去獵野兔,砍柴火,已經夠累的了,稍稍歇歇吧。」

「不趁著豐年好好攢家底,等以後怎麼辦?」羅三叔瞪眼道,「跟餓著相比,累算什麼。」

他家重孫女剛出生沒幾日,以後多一口人吃飯,要好好攢糧食的。

說話間,衙門來的差役登記他家孫女的信息。

兩歲的幼兒年底會有扶濟發放,必須登記在冊。

羅玉村如此,其他各村,乃至魏家鎮,縣城的百姓,都是這樣。

即使是本地大戶,對此也沒什麼意見。

衙門倒是對他們有要求,那就是各家佃戶的租子要少一些。

今年田稅不重,那他們的租子若還如往年,官府會來追究。

有人暗罵紀縣令事多的同時,也明白紀縣令為何這樣做。

還不是為了當地百姓。

作為本地人,即使嘴上罵,心裡倒是佩服這個外來的縣令大人。

各家全都應下來,同時還盼著紀縣令忙完夏稅的事,把整頓縣學提上日程。

這事確實要緊,紀楚看完夏稅的帳冊之後,便著手準備縣學的事。

教諭現在每天美滋滋的,只要縣令大人記掛著縣學,那一定沒問題。

為什麼?

看看現在的安丘縣啊。

今年收成高,田稅卻低,縣令還帶著大家種田養蜂。

哪件事做得不漂亮?

田稅這麼難的事,都能給他做成了,何況其他。

再者,縣學的規劃已經出來,他現在忙著跟魏家鎮鎮長合作,把今年招生需要的費用,以及後續款項算出來。

有了具體數字,再由縣裡大戶們捐錢。

等銀錢到帳,今年的招生就要開始了。

他去年那會,還埋怨紀大人不給縣學撥款,原來在這等著呢。

不愧是紀大人,就是有辦法。

所以教諭聽到紀縣令召他,立刻帶著算好的帳目去了衙門。

紀楚剛站起來活動,就看到教諭小跑著過來,乾脆站著看縣學預算。

縣學預計招生七十。

包吃包住包課本包筆墨。

一來,開支可不少。

但也不至於這麼多吧?

教諭還覺得自己羅列的沒問題,開口道:「一日三餐每人每天大約二十文,紙張筆墨十文錢,再加上四書五經十五兩銀子,四季衣服被褥五兩。」

總之一連串下來,一個學生一年需要八十六兩左右,

七十個學生,就是六千兩,再加上其他雜費,基本在八千兩了。

供養學生讀書,花費本就巨大,教諭覺得,他還是往低了算的。

紀楚翻完帳本,笑著道:「想來教諭家境不錯。」

官帽底下無窮漢。

更別說教諭還是舉人,家境自然可以。

只是當年朝中職位空缺不多,他才當了個教諭。

這點運氣沒有紀楚好,正好趕上朝中查貪墨,空缺不少位置。

教諭點頭:「我家在曲夏州州城有些祖產。」

像他這種情況,只要縣學出幾個秀才,家裡便能把他弄到州城做個小官。

可惜這安丘縣情況太差,所以一直沒能挪動。

教諭期盼地看著紀縣令。

他能不能升遷,就看紀大人的了。

即使都是舉人,教諭也知道,眼前這年輕的縣令,比他厲害多了。

紀楚卻回了案前,直接把幾項開支砍掉。

不是紀楚心狠。<="<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