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問:人神啊,神舟陸沉,君應何為?
祂問:萬民啊,災劫將至,君應何為?
王是世人眼中的神,但在君王眼中,子民是凌駕自身的神。祂守望百姓的祈願,遵循萬民的抉擇。王若有的,人亦當有;王背負的,人亦背負。
[是以,這便是吾所行之道。]姜佑拔地而起,不斷升空。天光照落在祂身上,骨龍盤桓於身。祂之血肉分薄於民,萬民骸骨鑄其神身。祂將率領族群超脫生死,衝破無妄無望的中天。若族群從此無有歸宿,開始漫無邊際的漂流,那祂便去成為子民的神舟。
[吾,即是眾生。]
姜佑話音剛落,霎時間,天光大盛,金梯鋪陳。盤旋飛舞的骨魚長出鱗羽,蛻變成似魚似鳥、神異詭譎的物種。
然而,姜佑並未飛升。他駐足天光之下,質問拂雪,質問靈希,質問天下蒼生。
天幕漾起金色的漣漪,一粒蓮種落入水中,於三息間生莖開花。千手千眼千面的佛陀自蓮中托生,千臂托舉森羅萬象,千眼證睹萬般造化,千面演繹七情喜哀。
祂自天外而來,照亮了這一方死寂的霧海。祂伸出手臂托起一隻水中的骨魚,那畸形扭曲的生靈溫馴地伏在祂的掌中,化作一朵金色的蓮華。祂將蓮華放入水中,鵝毛不浮的若水河上便燃起了一盞微小的河燈。河燈的光芒如此微末,如此渺茫,但它照亮了自己,照亮了周圍翻覆的水浪。
[覺悟本我,眾生自渡。]祂並掌合十,道,[吾,與眾生同在。]
霎時,又是一道天光照落,兩道凝實的光柱各距一方,喻示著兩種和而不同的道途。
錚然一聲輕響,琴音越遍千山。宋從心往前平平邁出一步。霎時,三界九州於她足下顯現,金色的魚群躍水而出,化作橫縱四海的絲弦。
宋從心橫劍而立,平靜地仰望著佛陀與神明。她眼中倒映著整個世界,拔劍弄弦,四海齊鳴,九州共音。
她說:「我在,眾生猶在。」
最後一道光柱落下,落在渺小堅毅的人族身上。
「我,自眾生而來。」
第360章
中州,天殷。
「水勢又漲了,再這樣下去,陰兵犯禁前,今年的收成全毀了。」
天上的雨下個不停,天殷治水官員頂著花白的頭髮,不顧仙門弟子的勸阻依舊趕到一線勘測水位。永樂城解咒後,主張撤離民眾的仙門弟子與主張據城而守的官員在倉促的爭執後達成了共識。仙門召集中州所能調動的人手前來協助永樂城構築防線,天殷則承諾一旦仙門判斷局勢不利,官員將傾力協助仙門撤離城中百姓。
天甲級外道入侵事件是足以令文明崩潰的量劫,不會有人對此心存僥倖。
「陰兵,說白了也是兵。咱們跟人搶,跟野獸搶,跟賊老天搶,一直都這麼過來的。」駐城的老將站在城牆上,舉著千里鏡觀測若水河岸。雨水敲得甲冑沙沙作響,陰冷沿著甲冑的間隙往骨縫裡鑽。老將傷病一身,一到雨天骨頭便如蟻啃般的疼,但要將這場攸關生死的戰爭交給年輕人,她又有些放心不下。
「都統,虎賁、狼騎、長水三軍已集結完畢。大壩已經降下,護城大陣開啟。若水中段、南城門皆出現小股陰兵,唐將軍已率游騎前往圍剿。」
「東城門已經封死,戰車與火炮營已就位待命。」
「全城進入戰備狀態。」
城牆上,湛玄俯瞰著城池內的景象。自城池甦醒伊始,駐城的軍隊便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戰略與部署,情報與軍令有條不紊地傳遞至各處。身為持劍長老,湛玄平日裡也管理著無極道門麾下勢力的統籌調度。他很清楚,永樂城如此迅速的戰備反應以及物資調度需要多麼龐大的事前準備。恐怕至少在一年前,天殷便開始為這場可能到來的戰役排兵演練。其間投注的人力物力,僅是粗算便令人咋舌不已。
這確實是天殷的存亡之戰。邁出這一步,究竟是去腐生肌、破而後立,還是國土傾頹、繁華散去?哪怕天殷在這次戰役中活了下來,日後如何面對各方問責,如何與其他勢力重新建交也是一個難以跨越的難題。是以,那敢於走出這一步的人,定然有破釜沉舟的果決與勇氣。
「神鬼之事,聽你們仙家弟子的。但打戰之事,還得聽俺們這些跑馬的。」負責調度軍隊的呂都統放下千里鏡,捋了一把濕透的白髮,笑得眼角的皺紋都豁達地舒展,「據城而守,總比散作流民衝擊四周城鎮來得穩妥。人命畢竟是與土地是綁在一起的。即便仙門神通廣大,要安置永樂城內的萬戶人家也相當棘手。再不濟,也能為各方爭取一些時間。」
「只怕到時候來不及撤離。」宵和盤腿坐在牆沿下,腿上鋪著羊皮紙製成的地圖。天邊飄來的雨絲在觸及宵和的瞬間便被蒸發成霧,一眼望去,人好似披了一層縹緲的煙縷。站在宵和身側的湛玄也是如此,讓呂都統看得很是新奇。但除了這點「土不著足,纖塵不染」的異象外,兩位俊秀的小道長看上去倒是和自己的孫兒一般年紀。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