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道魁首是如何養成的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85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但詭異的事情就在於,天殷國居然鮮少有貪腐受賄、侵占良田之事。就仿佛所有身居高位的權臣都是道德完人,都甘心於矜矜業業地儘自己的本職去「積攢」財富,而不是尋找捷徑一步登天。盛世人口激增,土地產出養不起這麼多人口,所以天殷一直沒有放棄對外征戰,剿滅山海異獸,開荒耕田貧土。戰功是天殷為數不多能夠晉升階級的方式,但軍權同樣牢牢掌握在上層的手中,不會被分薄。

這種現象是有些違背常理的,宋從心還未弄清楚其中的緣由,所以她不願評價。

百姓們不會活不下去,勤勤懇懇耕種也能家有盈餘。貴族世代連襟,紛爭糾斗都被控制在上層內部,不會波及平民百姓。這樣的國情之下,天殷國缺少活力,卻也不會掀起變革的風雨。非要形容的話,那便是整個國度都被滯留在最緩和的時期。

所以,宋從心才說「國泰民安,治世有方」。

那天殷就一點問題都沒有了嗎?其實也不然。目前天殷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變」,這個國家遵循著古制與傳統,為了穩固而捨棄了進步。天殷不與外界溝通,知識與技術只會在氏族之間流通。世家傳承與舉薦制的結果便是年輕的君王無法選拔屬於自己的人才,無法推行新的政策,國家大權幾乎都掌控在長老閣的手中。而天殷國的長老是什麼德行?宋從心尚未繼任掌教之位前便已經領受過了。

四百年的光陰熬不死一個分神期,但凡間皇朝能經歷幾個百年的淘洗?

宋從心終於明白,為何當年的人皇要提出「修士不得干涉人政」的提議了。天景百條是上清界修士的仙運與人族氣運共同擰和而成的枷鎖,這道枷鎖沉重到人皇隕落後,單靠上清界一方都無法將其改寫。人皇寫下這條協議是為了警醒後人,告誡凡人必須自力更生,不可淪為修士圈養的家畜。

修士尋求的超脫之道,那便以世外人論處,有人看著天上青雲,有人看著腳下黃土。

人皇有如此遠見,誰曾想其直系後人卻條條犯禁?天殷國繼承了五轂國的遺產,如今還能獨占鰲頭,但以後呢?

東海重溟解封,西邊興國一統,人間有平山海,世外有白玉京。

九州列宿鏈結大陸,天地大劫迫在眉睫。此等關頭,無論元黃天還是上清界都在尋求轉變。

變則通,不變則壅;變則興,不變則衰;變則生,不變則亡。

「拂雪懂我!」聽著宋從心毫不客氣的評語,姜恆常卻大笑出聲,她似乎一直都在笑著,偏偏每一個笑容都是真實的,「外人眼中的盛世之景,在我看來卻是啃噬先賢遺骨、恨不得從中吮盡最後一絲骨髓的孽子。不思進取,故步自封,只知仰仗先人遺澤算什麼本事?先前我誇讚的那位打鐵匠,他父親比他更有本事,可惜手藝傳承到他手上只剩七八成。我曾勸他父親廣收學徒,但老匠人覺得技藝不可外傳,即便只有七八成本事,也足以青銅氏在天殷立足。

「對青銅氏而言,確實如此;但對國家而言,這是不幸之事。拂雪你說,天殷像不像這位老鐵匠?」

這話太毒了。宋從心並不接話,姜恆常卻不放過她:「所以說,頭上頂著一群毫無進取之心、只知原地踏步的老不死實在不好辦事,你說是不是?」

宋從心:「……」住口,非要算的話你和我都是老不死!

姜恆常說著說著又恍然:「啊,我忘了,拂雪頭上也有許多老不死。哈哈,這點上還是明塵上仙看得通透,捨得放權給晚輩!」

宋從心聽不下去了。她讓靈希和陪逛了一整天的姜嚴先行回程,自己則拽著姜恆常到遠離人煙的荒郊野嶺「切磋」了一番。

兩位分神期的戰鬥,即便刻意壓制,也將一片山丘削成了平地。

對於宋從心和姜恆常這等境界的修士來說,以武會友,以道鑒心已不再是紙上空談。一個人的道能從刀光劍影中窺得真意,炁的流轉與對招的應變則能看出持器者磊落與否。宋從心師承明塵上仙,劍道砥礪於邪魔外道,她的劍招磊落堂皇,有天光乍破、大海奔涌之相。反觀姜恆常,她刀術磨礪於軍中,後成道於四方遊歷。她的刀術大開大合,卻兼具各地大家風範。二者轟然相撞時,恰如颶風迎面撞上洶湧的海浪。

宋從心的本意只是「切磋」,一來試探姜恆常的根底,二來是為了搶回談判的主動權。但打著打著,姜恆常眼中亮起見獵心喜的光芒,宋從心的心情卻越發複雜。明塵上仙曾經說過,姜家修行的是「王道之劍」,與無極道門靜心苦行的道統不同,王道兼修法儒釋道各大流派,姜家子弟想要刀術大成就必須去四方遊歷。<="<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