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人族沒有飛向天空。傳說最初的人族雙手是鳥羽,沒有雙腿,神祇命令人們永遠不能落地。但人族卻背棄了神祇,在漫長的歲月衍化中,人族選擇將羽翼捨棄,長出雙腿落足大地。神祇感到憤怒,祂們告訴人族,飛往天空是人族銘刻在靈魂中的使命,若不完成這個使命,人族終有一天會湮滅在塵埃里。然而,人族違背了神祇創造他們的初衷,對造物失望的神祇轉身踏上建木,登上天梯,將人族捨棄在這片由人選擇的神舟大地。
從此,神祇在人間絕跡。
古怪的故事。宋從心心想,神話故事的誕生往往源於人們以有限的認知對未知事物的解釋。不同地方流傳的神話故事各有不同,比如沿海地界的人們相信自己來自海洋,也終歸要回歸海洋;北地的人們相信自己的靈魂鑄造於冰雪,北風則是雕刻靈魂的鑿刀……但中州的故事,卻好似集各地的神話故事於大成。
宋從心不知道這個神話故事想表達怎樣的精神內核,但它闡述的內容簡單歸納便是:「人類背棄了天空,選擇了大地,於是被神明拋棄。」
結合姬重瀾的手札來看,關於遠古時候的歷史撰寫雖有一定出入,但「人族背棄了神明,解離了神秘」這一點的認知還是共通的。
宋從心繼續往下翻閱,但除了第一個故事講述了「青銅神樹」以外,之後的故事便是一些民間的奇聞怪談了。從這些碎片式的故事中可以看得出來,中州原是一處盛行祭祀與巫風文化的領土。這樣的土壤中本是最容易滋生外道與邪教的,但在天殷建國之後,在君主的大力操刀之下,所有宗教文化都對內收束,最後僅剩一種主流。
——死生葬。
姜家是中州江氏與五轂國遺民殷氏的後人,雖然兩家結合後改姓為「姜」,但中州姜家可以說是繼承了五轂國最大的遺產。姜家具體得到了什麼,並不為外人而知,但殷氏的加入對中州來說就像注入了活水。原本野蠻落後、信奉各種野神的領民在天殷國的治理下,廢棄了許多野蠻血腥的祭祀習俗,轉而信奉莊嚴肅穆的死生葬。
留顧神骨君便也在這個時代中應劫而生。
但留顧神究竟是如何成神的?姜家提到留顧神是姜家的先祖,明月樓主提到留顧神本是姜家的天才修士。那究竟是出於什麼原因,對方放棄了得道飛升,反而選擇了香火神道,成為了後來的「留顧神」?抱著這樣的疑惑,宋從心繼續翻看下去。
姑洗和夷則為宋從心挑選的話本正宗且地道,也不知道他們是從哪裡順來的抄本,裡面記載的故事都很完善,並且每一個小故事之間都還有細微的聯繫。
宋從心沒有找到關於「骨君」的記載,但她找到了一個疑似指代的志怪奇聞《長
生》。
關於一位君主與其子民相談的故事。
第290章
這個故事的開篇是一段頗為哀戚的念白。
雖然用詞晦澀難懂,但以宋從心如今的水準也能看得出來,這是一首祭歌。
若是將之譯作大白話,大抵能看得出來這首祭歌需要至少兩個人進行頌唱,以一問一答的形式。但詞曲的體裁是祭歌,內容卻與祭祀沒有任何干係,這首辭唱的是君與民之間的問答,或者說是一位君王對百姓的指引以及訓誡。平民向君王陳述紅塵的苦難,君王則告訴人們應該如何面對困難。
——「王啊,人間苦難何其多?貧病、饑寒、老弱、困苦,諸般何解?」
——「人心須得敞亮,大道須得堂皇。」
那時世道蒙昧,遍地苦厄,走投無路的人們只能求神拜佛。山間野廟一座又一座,救渡世人的神佛卻從未有過。某一天,戴著金色鳧鳥面的若水神妃向臣民宣告自己感而有孕,即將誕下一對神胎。這對神胎將成為天下共主,改天換地,開闢新天,令國祚綿延千秋萬代。
《若水神妃》的故事在誌異的前文中便有記載,傳說中州江氏起源於若水河畔。有一日,部落領袖江阜馭使行舟順河而下,船隻突逢暗礁,又遭大雨,情況一時危急。千鈞一髮之際,行至河流湍急處的江氏便見一身披孔雀鳥羽披帛的女子踏浪而來,她頭戴金色鳧鳥面具,似有鬼神之力。她抬手撫平風雨,令船隻通行。做完這一切後,女子轉身離去,江阜卻對其一見傾心。呼喚不得,竟跳下江河一路潛游,追尋女子的蹤跡。
這女子正是當時五轂國遺民殷氏的首領殷扶桑。
在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中,這位若水顯明的異族領袖頗具神異色彩,有「若水神妃」、「踏浪君」之美名,正史則稱其為「金鳧帝」。據記載,金鳧帝本就具有神鬼通靈之力,在中州頗具威名。她宣稱自己即將誕下神胎,對當時的中州而言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就連與其敵對的其他部族的勢力,都對金鳧帝的預言忌憚不已。當時因神胎之故,中州各地燃起戰火,人們紛紛為捍衛自己心中的神明而高舉武器。
江氏與殷氏兩大部族也在此戰中結下盟誓,兩族共同進退,直到十年後金鳧帝誕下神胎——其懷胎十年,終於誕下了《長生》篇中的「王」。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