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道魁首是如何養成的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在下也知道事態從急,還請仙長原諒則個。但關於北荒山魔患,實不相瞞,我等也是知之甚少。」

鎏金木盒打開,放置其中的竟是一副做了詳盡標註的地圖。地圖在這個年代是極其貴重的事物,並且因為涉及了國家機密,等閒之人私自繪製地圖都會被人懷疑是細作。謝家能如此輕描淡寫地拿出地圖,足以證明他們在咸臨國中的地位之崇高。

宋從心翻看地圖的時候,謝安淮便用扇子敲打掌心,將這次除魔任務的詳情娓娓道來。

據謝安淮所說,桐冠城乃咸臨國大公主宣白鳳的領地,這位大公主乃中宮嫡出,文成武德冠蓋華京,從小就被當成繼承人來培養的。宋從心聽著這話,神色絲毫不變,她早就知道自己所處的世界和前世大有不同。此世靈氣充盈、道統綿延,修真者中的女性大能不在少數,是以此世王朝更像上古,女性同樣擁有繼承權,甚至有不少國家還保留著母系社會的傳統,並未步入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

謝家便是追隨大公主宣白鳳的名門世家,其族中子弟於文武國事上皆有建樹,家風清正,文採風流。謝家嫡傳的其中一支追隨著大公主來到了桐冠城,在設置邊防布局時發現了北荒山的奇詭之處,迅速遞交了摺子,這才有了無極道門的除魔任務。

謝安淮這麼一說,宋從心也明白了過來,難怪咸臨京都的反應那麼快,原來是因為朝堂軍隊都有人啊。

「究竟是何奇詭之處?」

「實不相瞞,我等也不知。」

謝安淮無奈一笑,仙凡有別,若不是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凡間界的王朝一般也不會求助於仙門。平民百姓總歸是要自食其力,若是一直依仗仙門,那還要皇帝和百官做什麼?而且在這個世界中,仙門與凡塵有著十分嚴格權利劃分制度,等閒不可越雷池一步。這是由上古時期的人族大能修士與當時的人皇共同簽訂的契約《天景百條》,並且動用了最高規格的契約方式,得到天道的認可以及保護,違者將遵從因果譴以天罰。

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幾項條例,其一是人皇不可阻攔正規宗教的思想傳播,不可限制子民開智開悟;其二則是世外仙門不得干涉人間權利更迭,不可以任何形式插手凡人的事務。但同時,凡塵若是發生修士干戈朝政、妖邪禍亂眾生之類的災禍,各大仙門有責任和義務阻止。

然而《天景百條》說是只有百條,實際細分的小節無數。若不能確定北荒山中發生的怪事的確是「魔患」而不是「人禍」,咸臨也不敢向仙門遞除魔令。謝家和大公主也是這麼想的,各國皇室雖然並非修真者,但手頭也有保命的法器,若是一些小小的精怪妖魔,凡間的軍隊方士也能解決了。

「但北荒山中發生的的確是想不通的怪事。」謝安淮沉了面色,「咸臨北部倚靠山脈,子民們靠山吃山,但從年初開始,上山的平民百姓便陸陸續續地失蹤,要麼便是迷迷糊糊地下了山。可是那些回來的子民,三魂六魄好似被人攝去了一魄,渾渾噩噩不知人事。居住在北荒山附近的山民們也說,夜間時常聽見山林中傳來嬰兒的啼哭聲。」

「嬰兒的啼哭聲?」宋從心皺了皺眉頭,嬰靈最為純淨,卻也最容易被邪祟污染。聽謝安淮的說法,宋從心第一個懷疑的便是有山民捨棄嬰孩,以至於嬰孩被邪物附身,從而為禍人世。

「不錯,在接到地方衙門的匯報後,我們派出了軍隊以及方士前往北荒山中探查。方士攜帶的法寶探出了魔氣,卻尋不到源頭。而後,他們同樣在山林間聽見了嬰兒的啼哭聲。但沒想到的是,當天,北荒山便發生了地動。」

地動也就是地震,這可不是一件小事,一個不好便可能要死成千上萬的人。但真要較真起來的話,地動也可能是自然現象,算不上奇詭。

宋從心心裡這麼想著,之後謝安淮果然說道:「地翻身雖不常見,但也是人間可聞的災難。奇怪的是那嬰兒的哭聲,甫一入耳便讓人神魂震盪,靈智渾噩。好在那方士有固守靈台的法門,這才穩住了搖搖欲墜的理智,將那支隊伍帶出了荒山。可他們剛走出山脈,卻突感地動山搖,只見山間精怪倉皇奔逃,山巔竟湧出了流火。」

流火,岩漿。這聽起來像是火山噴發,但是宋從心先前在高空中查探過,北荒山山巔覆雪,冰雪常年不化,咸臨與素羅國的母親河源頭便在山上。從地質來看,北荒山沒有火山錐,不符合火山的地貌特性。既然不是自然現象,那妖物作祟的可能性便大大提升了。

會引發地動、流火的妖物,宋從心能從天書中找出百八十種,目前信息太少,還不能確定。

「我明白了。」宋從心微微頷首,看著地圖上的標註,「地圖上標註的是流火與地動波及的範圍?」

「不錯,另有一些山民說聽見過嬰兒啼哭的地方,我等也四處走訪,一一在地圖上進行了附錄。不過三人成虎,山民們的道聽途說難免有失真不實之處。鑑於這些情報容易混淆耳目,我等便將其重要性視為次一等。」謝安淮道。

好傢夥,這情報詳細得直接免去了宋從心挨家挨戶敲門打聽的功夫,果然第一個抵達目的地的弟子是有明顯優勢的。

宋從心問道:「如此,我這便動身,上山一探。不知地圖我是否可以帶走?」

謝安淮抿唇一笑:「自然可以,地圖如何處置,全憑仙長心意。不過詳盡的地圖刻錄不易,我等除了備份以外也只有這一張成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