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道魁首是如何養成的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宋從心雖然是融合期,但也頂多將這個往返的過程縮短至兩天,而在她的觀察里,這次外門大比的弟子修為普遍都在開光期,但也有幾個融合期的修士混跡其中。幾位年紀較大的暫且不提,但剩下那兩名少年修士可跟宋從心這種摻水的天才不一樣,是實打實的少年英傑。

在宋從心的判斷里,竭盡全力地趕路至少也要一天的時間才能抵達幽州。但凡事都有例外,比如那些出身不凡的世家弟子,他們家族底蘊深厚,手裡都擁有飛行法

器,使用靈石驅動飛行法器不需要耗費自身的靈力不說,還能舒舒服服地做到不眠不休地趕路。

宋從心這種凡塵出身的弟子,自然是買不起飛行法器的,所以她必須想辦法將這個劣勢彌補,同時與其他修士拉開距離。

沒錯,宋從心的目標是第一。

「如果外門大比都不能斬獲頭籌,那以後要如何攀登正道魁首的高峰?」宋從心催動全身的靈力,摁在手中用於儲物的粟米珠中裝滿了恢復靈力的丹藥。她取出一顆壓在舌根底下,感受著拂面而來的狂風與席捲袖擺的流雲,再次加速將身後死死咬著的影子甩得更遠。

「她瘋了嗎?!」緊跟在宋從心身後的融合期修士看著兩人間的距離越拉越遠,很快便把人跟丟了,忍不住低聲暗罵,「這到底是哪裡殺出來的牲口?以前根本就沒有聽說過啊!」

宋從心才不管身後的對手們在罵罵咧咧地說些什麼,她藉助天書給出的地圖,一路風馳電擎,走的全是老手才知道的近路。她不眠不休,一路風雨無阻,累了困了都全靠丹藥捱過去。而只有在這種瘋狂壓榨體力的極端情況之下,她長達三年的苦行才終於初步顯露成效。

第二天的凌晨,宋從心正式踏入幽州境內之時,她自己還有些茫茫然的回不過神來。而當天書標註的九州地圖詳細化後,宋從心才發現,咸臨這個在她前半生中聽都沒聽過的國家居然不是一個邊陲小國。它占據了幽州大半的國土,往南與一個盛產桑麻的素羅國隔江而治,向北則和一個名叫大夏的國家隔山比鄰。值得一提的是,這條堪稱國界的山脈便是宋從心此行的目的地——北荒山。

宋從心看清地圖的瞬間,心裡頓時咯噔了一下。她意識到了這場試煉的第二個考點——北荒山綿延千里,又是兩國國界。短短十五天的時間是不夠他們將山脈從頭到尾全部勘察一遍的。所以他們必須進入咸臨國查探消息,劃定真正遭遇魔患的區域。

而現在是凌晨丑時,正是深夜萬籟俱寂的時候,若是這時候冒然敲平民的房門打探消息,顯然就違背了「不可擾民」的規矩。

來早了嗎?宋從心來到了咸臨邊境的一座城市上空,沉吟半晌,忽而從高空落下,準備進城裡打探打探消息。

詢問居民的確是最快獲得情報的一種方法,但也有一些其他獲取信息的方式。比如,當地衙門張貼的告示以及城內的邊防。

「咸臨既然已經將除魔令遞交到了無極道門的濟世堂,那就證明這次魔患已經引起了君王的注意。換而言之,魔患所在的範圍一定是影響到百姓日常生活的地方,排除過於偏僻遙遠很可能無法上報官府的村落,臨近山脈且有能力遞交文書入京的城池只有三座。」宋從心在地圖上劃出了三個圈,這三個城池距離不遠,算得上是咸臨國的邊境城市了。

「既然如此,魔患只可能出現在這個區域內。」宋從心用硃砂墨圈出一個大的範圍,恰好將三座城池籠罩在內,將這綿延千里的山脈砍去了大半。

「先去中間最繁華的桐冠城看看吧。」

天書給出的地圖十分詳盡,所以宋從心能從中分析出一些光從明面上看或許難以發現的問題。宋從心別的優點沒有,就是心細,可以說她慫,說她謹小慎微,但這種特質放在需要注重細節的地方,她便像針一樣,微小,細密,卻能縫補一切。

「有的時候,一個國家最重要、最堅固的地方不一定是京城。」宋從心佇立於百丈高空,居高臨下地俯瞰腳下的城池,「還可能是『國門』。」

宋從心為什麼敢如此斷定呢?因為這座桐冠城裡居然有「落仙台」。

落仙台顧名思義,是提供給神行無蹤的修士們落腳的高空通道,用宋從心前世的話來說,那便是停機場。在宋從心靠近桐冠城高空的瞬間,她能感覺到一股平淡但不容拒絕的斥力,這座城池裡居然設立了禁止修士飛行的結界。

自從知道天書擁有一定的自主意識之後,宋從心總是習慣在識海中跟天書對話,哪怕天書根本不會給予她回應。這種「自說自話」對於宋從心來說也是一種排遣壓力的方法。畢竟她本性又不是真的高貴冷艷,太久不和人說話,她怕自己把自己憋死。

宋從心雖然沒在凡塵中久待,但到底是「生而知之」,一些修士可能不懂的常識,她還是有接觸或經歷過的。

「我以前在凡塵的家境還算不錯,在京城中有府邸。我聽家中的侍女說過,落仙台這種東西一般只有國都才會設立。」宋從心自然不會幹出違背飛行禁令這樣二兮兮的事情,她循著風口進入了桐冠城,緩緩降落在落仙台上,「我以前所在的國家,舉國上下只有兩座落仙台,一座在天子腳下,一座在皇陵附近。用來做什麼的呢?用來災年期間請仙門行祈禳之術的。」

祈禳,玄學五術中的「山」之術,乃是一種通達天意、平息災禍的術法,其中包括祈晴、祈雨、驅蝗、祛病、遣瘟等。山之術傳承最為古老久遠,也是玄學五術中最神秘的一科。反正宋從心那個被唯物主義思想薰陶過的腦子是想不明白其中的奧妙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