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道魁首是如何養成的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是「無極道門」之名的由來。

三人靜靜地站在山門處,一路行來的麻木與疲憊在看見這兩句題詩時盡數化作煙縷消散,只覺得盪氣迴腸。

就在這時,三人聽見了懸崖邊上刮骨的風響,籠罩山門的煙雲散去,周圍的風景逐漸變得清晰。遠處的一道人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

那是一名身穿白衣、負琴而立的女子。

她站在一處斜斜伸出、險峻非常的懸崖邊緣,梁修眼尖,看見女子腳下那僅有方寸之地的立足點,再見下方雲海翻滾、罡風如雷,一時間只覺得頭暈目眩。那立足之地那麼窄,稍有不慎便會落入腳下的萬丈深淵。若是心態不夠穩陳,只怕罡風一起,人便要如熟透的柿子般滾落了下去。

可那白衣女子就站在那裡,任由罡風將廣袖撕扯得聲音獵獵,那衣擺袖口處似墨色衍化,一身即將羽化登仙的飄逸颯然。

她背負著顏色古拙老舊的琴,那琴線條流麗,琴尾卻是一段焦枯,乍一眼看過去,仿佛鳳凰被烈火燎舔過的尾羽。

她脊樑筆挺,形影枯瘦,高天而來的風凌厲而又冷冽,女子卻微微仰頭,如一棵屹立山巔的雪松。

腳底是萬丈深崖,抬頭是高天罡風,然而女子那毫不動搖的姿態仿若懷揣著一腔孤勇,無畏無懼地直面著天道的威勢,如入坐忘之境界。

她站在那,便如同那鏤刻在山門石碑上的瘦金字體一樣,不言不語,也自成意境。

她是誰?是無極道門的弟子嗎?鶴吟看得有些愣怔。她心想,原來這便是有底蘊的大宗教導出來的弟子,臨淵而立,亦無所懼。

對於一直都懵懵懂懂、雖有理想卻不知如何前行的三人來說,這驚鴻一瞥,仿佛正道第一仙門向世人徐徐展開的、綺麗而又宏偉的畫卷。

修真者,本就應當如此傲然地面對世間的罡風與霜雪。

第6章

宋從心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在別人的眼中美成了畫卷。她現在十分動搖,以至於不得不借山頂的冷風讓自己過熱的大腦冷靜冷靜。

為什麼?宋從心直面山崖才敢擺出痛苦扭曲的神情,因為這樣不會被任何人看見。

為什麼?為什麼參加外門大比的人這麼多啊!

宋從心簡直難以描述自己踏進擇撿儀式廣場的那一瞬間如泰山崩潰般的心情。說人山人海或許有些誇張,但半徑三米以內有人那是可以確定的。而且,這還只是擇撿儀式的第二天,在第三天到來之前,跨越問心路的修士肯定會越來越多,就像聞見甜味的螞蟻般絡繹不絕。

想到這,宋從心深吸了一口氣,目光冷冽實際悲痛欲絕地看向山門的問心路,卻在猝不及防之下對上了三雙寫滿驚艷的眼。

……說真的,那一瞬間,宋從心感覺自己的心臟直接蹦出胸膛離她而去,跟見鬼也沒多大區別了。

要不是她曾經因為恐高而被外門長老掛在懸崖邊上三天兩夜從而煉就了古井無波之心,恐怕在看見三人的第一眼,她就腳底打滑,壯烈成仁了。

無極道門的「問心路」是一段極其漫長的天梯,天梯被宗門長老施了術法,可以照見一人的本心。在很多人看來,「問心路」是無極道門考驗諸多渴望求仙的修士的手段,刻意將天梯修得那麼長,就是為了試煉求仙者的心性。

但其實宋從心知道,這條天梯其實沒有那麼長,只要你願意,花兩個時辰就能走到頂。

身為無極道門的外門弟子,宋從心當然也走過這條問心路,甚至她走這條問心路的時候年紀還很小,也就七八歲的樣子。她走這條路時很隨意,基本是抱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心態去爬梯的,走到累了就停下來抱著水壺喝喝水,休息夠了就爬起來繼續走,抱著遊玩的心,一上午就走到了山頂。直到被外門長老抱起來摸頭時,她才知道,走這條問心路最重要的是「無我」之心。

簡單來說,就是保持心性澄明,如入坐忘無我之境。否

則你心中所思所想,一切雜念都會成為你問心路上的坎坷與阻礙。

雖然順利通關是好事,但宋從心當時莫名有種被人罵了「腦袋空空」的委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