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41章 設立安東都護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乞乞仲象看了他一眼,道:「你怕高句麗滅的太快,滋生了大唐皇帝征服四方的野心,也對我們用兵?」

祚榮點點頭。

乞乞仲象緩緩道:「不必擔心,大唐雖然強大,卻有嚴格的行事準則,他們打高句麗,是為收復漢朝故土,我們從未屬於中原王朝,送給他們,他們也未必肯要。」

祚榮聽了此話,不由鬆了口氣。

乞乞仲象道:「再者,這些年來,我們一意順服,從未違過大唐半分,當初你也救過劉仁願一命,唐人不會對我們動手的,否則就會失去他們口中的大義!」

這時,一匹飛騎順著山道奔來,朝乞乞仲象道:「酋長,剛剛得到消息,高寶藏已向大唐投降,唐軍已入駐平壤城!「

乞乞仲象一勒韁繩,道:「早就預料到了,走吧,返回倭國,咱們的戰場在那裡。」

一匹快馬從春明門左邊那扇偏門,奔入長安城,一路向西急行,折而向北,

很快來到朱雀門外。

馬上驛卒翻身下馬,大喊道:「營州急報!」從脖子上取出文書袋,轉交給一名監門衛。

那監門衛正要送去兵部,卻被一名監門校尉攔住。

「我親自去送!」那監門校尉親自拿著文書袋,沿著承天門大街急行,來到了兵部衙署。

郝處俊早就等急了,最近王伏勝隔三差五就過來問消息,可見皇帝有多麼望眼欲穿。

他早就下了命令,一有營州消息,直接拿過來給他。

故而那監門校尉剛進兵部,就被帶到郝處俊的辦公房。

郝處俊迫不及待的打開文書袋,拍開封蠟,拿出一看,看完之後,哈哈一聲大笑,大步出了辦公房。

郝處俊一向性子冷峻,眾兵部官員很少見他露出如此神態,都猜到是邊關大捷。

如今平壤都被包圍了,還能有什麼大捷?那只能是平壤被打下了,想到此處,眾官員都很雀躍。

卻說郝處俊離開兵部後,還沒走兩步,碰到禮部的李敬玄。

李敬玄見他表情,又見他拿著文書袋,便問:「郝尚書,可是有邊關捷報?」

郝處俊腳步不停,只「嗯」了一聲。

李敬玄大喜,趕忙追上,急問:「可是平壤已經打下了?」這話聲音不小,

現在又是上午,尚書省官員很多,周圍不少人都看了過來。

郝處俊又「嗯」了一聲,大步急行,邁步拐入承天門大街,朝著承天門而行。

李敬玄依然跟在後頭,不停的詢問,對方畢竟跟自己同級,郝處俊也不好太無理,隨口回答,每次都只回答一兩字。

饒是如此,李敬玄也問個不停。

一直到了承天門外,李敬玄沒有直通宮門的權力,才總算被他甩開。

郝處俊一路來到甘露殿,門口的內侍瞧見他過來,也很欣喜,主動上前搭話。

「郝尚書,可是前線捷報?」

郝處俊道:「正是,陛下可在殿內?

那內侍笑吟吟的道:「陛下在皇后殿下那兒呢,您等著,我這就給您通傳。」邁著麻溜兒的步子,朝立政殿而去。

郝處俊也不去偏殿,就站在門外等著。

等沒多久,皇帝還沒來,倒是上官儀、閻立本、辛茂將等宰相先過來了。

「郝尚書,可是前線大軍打下了平壤?」閻立本遠遠就喊道。

郝處俊道:「是的,高句麗人投降了,我軍已入駐平壤。」

三人聽後,都喜形於色。

辛茂將笑道:「我們剛剛商議出一份戰後治理的方案,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了。」

不一會,李治回到甘露殿,召郝處俊覲見,閻立本三人也一起進去了。

平壤打下來之前,李治確實日思夜想,此時終於傳來消息,他反倒平靜下來,並不如何著急。

等諸大臣敘禮畢,方才問:「郝卿,平壤是如何打下來的?」

郝處俊道:「回陛下,李大總管派出泉男生入城勸降,又採取圍而不攻的法子,三天後的夜裡,高寶藏帶著一眾大臣,出南門獻降。半個時辰後,泉男生和泉男產也帶著軍隊,從西門獻降。」

李治問:「泉男建呢?」

郝處俊道:「泉男建在獄中自盡,和他一起死的還有信誠。」

李治點點頭,又問:「與新羅,可有動作?」

郝處俊道:「兩國都在邊境陳兵,得知平壤陷落後,便都撤軍了,還派人向我軍賀喜。」

李治見情況皆在控制之中,這才說道:「把奏疏呈上來吧。」

李的奏疏中,除了說明平壤城內的情況外,還詳細陳列了這次的收穫。

泉男建一開始就做好了死守平壤的準備,所以城中堆積了大量糧草,足夠十五萬守軍加二十多萬百姓堅持一年。

大唐八路大軍進攻時,就陸續有十多萬高句麗軍隊投降,如今算上城中守軍,降兵數量有二十多萬。

另外,繳獲五萬多甲冑、七萬馬匹、數百萬支箭矢、刀槍劍戟無數,還有數萬石鐵礦石。

王宮國庫之中,還有十多萬黃金、三十多萬白銀,各種金銀器物、珍珠瑪瑙、古玩字畫足足裝了八十多口大箱子。

李治看完之後,大為滿意。

唐軍只用了半年不到,就打下高句麗,這一戰得到的戰利品,要遠遠多過消耗,再加上高句麗肥沃的黑土地、含鐵量極高的鐵礦山。

這一戰,唐軍收穫頗豐。

這時,閻立本上奏,道:「陛下,這是我等商議的高句麗戰後安置政策。」

這才剛打下來,連戰後安置都做好了,可見這幫大臣多麼猴急,當初打下吐蕃時,可是來來回回商議了好久。

李治拿過來一看。

大臣們的方案是,在高句麗設置安東都護府,由薛仁貴擔任安東大都護,再設置五大都督府。

用的名稱,正是漢朝四郡加一個帶方郡。

也就是:樂浪都督府、玄都督府、真番都督府、臨屯都督府、帶方都督府。

另外,在五都督府之下,設置四十二州、一百縣,統治高句麗各地。

選拔獻降有功的扶餘人為刺史、縣令,與大唐派遣過去的官員,共同治理高句麗。

李治瀏覽之後,見並無問題,大手一揮。

「准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