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42章 李孝的婚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442章 李孝的婚約

二月初春,河南道地區的百姓開始為農作而忙碌。

河南道地處南北之間,故而種植的作物也特別豐富,既有江南的水稻、桑蠶,也有河北的粟、麥、菽(大豆)。

李孝三人前往萊州時,畢竟走的太急,沿途雖也欣賞路邊風光,卻無法瞧個仔細。

如今戰事結束,三人收到聖旨,返回長安。

聖旨並未規定何時回到長安,他們在墨佳軒打工的半年期限也早就過了,故而在歸途路上,走的特別慢,仔細觀察著路邊的一切。

李廉緊緊盯著田間農人忙碌,見他們挖開土,將一些紫色的小球種在土裡,心中疑惑,問:「張校尉,現在才至二月,那些人種的是什麼糧食呀?」

一名跟隨在馬車旁邊的騎士看了一眼田地,笑道:「四公子,那並不是糧食,而是蔬菜。田舍漢們,會在主作物收種之間的間隙,種些蔬菜,如此不僅能讓田地更肥沃,還能讓田地產量達到最高。」

李廉點點腦袋,感嘆道:「看來種田也是一門學問呢。」

那騎士笑道:「公子說的極是。」

李廉又看了一會,將腦袋從車窗收了回來,側頭一看,車中只有李孝一人,只見他正皺著眉,一副冥思苦想的表情。

「二兄,你說三兄怎麼還不來,要不要放慢速度,再多等一會他。」他問。

李孝「嗯」了一聲,回答的很隨意,顯然心不在焉。

李廉伸手在他眼睛前揮了揮,問道:「二兄,你在想什麼?」

李孝回過神來,側頭看了他一眼,道:「四郎,你注意到沒有,大兄經常去掖城縣尉的家裡,最忙的時候,也要抽空去上一趟。」

李廉笑道:「掖城縣尉負責掖城治安,大兄過去與他商議公務,這很正常啊。」

李孝搖頭道:「沒那麼簡單,我找人打聽過,據說掖城縣尉有個女兒,二八年華,容止美,曲藝佳,還愛騎馬狩獵。」

李廉愣道:「二兄,你到底想說什麼,這跟大兄有什麼關係?」

李孝斜了他一眼,道:「你覺得有沒有可能,大兄是衝著掖城縣尉的女兒去的?」

李廉驚愕道:「這怎麼可能,大兄可是皇子,怎麼可能與一個縣尉的女兒……更何況那掖城縣尉出身寒門,毫無背景啊!」

李孝道:「你還記不記得,那天用晚膳時,大兄收到一封長安來的信,看完後眉開眼笑。當時我坐他旁邊,瞟眼看到了。」

「記得啊。」李廉點點頭,問:「寫的什麼?」

李孝沉聲道:「那是劉姨娘給他寫的信,問他在萊州有沒有意中人。」

李廉呆了一下,道:「難道劉姨娘聽到什麼風聲?」

李孝擺手道:「無論劉姨娘聽沒聽到,這封信就大有問題。萊州並無名門大族,劉姨娘問他在萊州有沒有意中人,這代表什麼?」

李廉恍然道:「劉姨娘並不在意女方門第!」

李孝道:「正是如此,而且這應該不僅是劉姨娘的意思,也是父親的意思,所以大兄才那般喜悅。」

劉充嬡一向沒什麼主見,在兒子婚姻大事上,肯定要聽李治的意見,她既然寫這封信,顯然已經從李治那裡得了准信。

李廉笑了笑,道:「二兄,你什麼時候,突然關心起大兄的婚事了?」

李孝嘆了口氣,道:「我只是因為他的事,突然想起一件舊事。」

李廉問:「何事?」

李孝微微偏開頭,低聲道:「兩年前,臨川姑姑來我府上,向我提到一門親事,說等我大幾歲後,便娶韋氏女為正妃。」

臨川公主的母親是韋太妃,她撮合韋氏女與李孝成婚,這很正常。

李廉從桌子上抓了一個乾枯,一邊吃著,一邊說:「聽說京兆韋氏多出美人,家教也好,二兄得娶韋氏女,不也挺好的嗎?」

李孝搖了搖頭,表情有幾分煩躁,道:「我當時年紀還小,沒有多想,但現在一想,我的婚事幹嘛要聽臨川姑姑的?我想自己做主!」

李廉聽到這裡,總算明白過來。

李孝是見李忠能夠在婚事上自己做主,便心生羨慕,這才不痛快。

李廉笑道:「這簡單啊,你回長安後跟臨川姑姑說一嘴,她應該不會勉強你吧?」

李孝搖頭道:「恐怕不行,每次臨川姑姑過來,都跟我提她那個外甥女,還說韋氏一直在為大婚準備,只等韋氏女及笄,就讓韋太妃和慎王向父親上奏,請父親成全這門婚事!」

李廉微微一驚。

女方既然都準備到這個份上,甚至連慎王都扯進來了,李孝確實沒法輕易拒絕了。

「二兄,要不然你就勉強答應了吧,等你娶了正妃,將來又不是不能再娶側妃。」

李孝低聲道:「你說的輕鬆,正妃只有一個,關係到我將來一輩子,哪能隨意決定?」

李廉在男女事上還沒開竅,並不明白這有什麼好煩惱的,又將腦袋伸出車外,喃喃道:「三兄怎麼還不來?」

上午經過一座小鎮時,馬車直接過了鎮子,可李勇聽到鎮口茶棚處,有人在議論高句麗的戰事,尤其是在讚頌薛仁貴。

李勇頓時來了興致,讓李孝和李廉先走,他也不認生,跑過去跟人家一起坐下,飲茶暢談。

張望了不一會,只聽馬蹄聲響,後面追來幾騎,騎在最前面的正是李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