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畢竟人多,李忠只好坐下,說道:「你們一路過來,辛苦了吧,我在府中設了宴,為你們接風洗塵。」
李勇一擺手,道:「大兄,這些待會再說,萊州的戰事準備,可做好了嗎?」
李忠道:「高侃將軍早就準備好了,不過具體出兵時間,因為是機密,他並未透露給我。」
李勇喜道:「這是應該的,不過我琢磨著,肯定是這個月進攻,不會錯的。」
李孝道:「大兄,我們這次過來,是奉父親之命,幫你調度糧食的,先帶我們去倉庫看一下吧?」
李忠又呆住了。
這三個兄弟一來就都談論正事,從他們身上,也感受不到當初在長安時的輕浮感了。
「難道真是我的問題?我在萊州這幾年的長進,還不如他們仨在長安?」李忠再次懷疑人生。
「大兄,別發呆啊,喝了這碗茶,就趕緊帶我們去倉庫吧!」李廉給他倒了一杯茶水。
李忠還有些發怔,見他遞過茶水,就接過喝了,入口之後,覺得有點酸,水中似乎還有沙子。
三人也都是一口將碗中剩餘茶水喝完,臉上毫無異色。
李勇笑道:「大兄,你是東道主,這頓茶可得你請。」
李忠:「……」
接下來幾日,李忠終於確認,這三個兄弟在城門口的表現並非演出來的,他們確實大有長進。
不過幸好也只是性子長進不少,在見識上,尚不如自己,這也讓他心中平衡了許多。
在各種州務、後勤事務上,李忠細心教導三人,三人也學的很認真,很快就能給他幫上忙了。
時間過得真快,很快來到九月十三,高侃終於將出兵日期告訴了李忠,九月十五,朝廷八路大軍,一起向高句麗進軍。
李忠也將情況告訴了三個兄弟。
……
九月十五,營州,柳城。
寅時剛過,雞鳴聲剛起,一陣雄渾的鼓聲便壓下了雞鳴聲。
這是一間九人住的營帳,一聽到鼓聲,眾軍士都吃了一驚,慌慌張張坐起身,準備穿衣服。
李慕唐反應最快,穿衣服速度也最快,他對營州的氣候更熟悉一些,故而精神頭比其他人更好一些。
這時,他聽到有人叫道:「不對啊,還沒到卯時吧?」
李慕唐也覺得奇怪,從他眼睛乾澀的感覺來看,確實還沒到卯時,腦袋都還有點昏沉沉的。
一名精瘦漢子來到營角,望著擺在角落的水漏,說道:「的確不是卯時,現在才寅時。」他的唐語很不標準,應該是一名胡裔。
有人問道:「熊隊長,不是說卯時造飯,辰時出發嗎?怎麼寅時就起鼓了?」
一名眼角下掛著疤痕的中年軍士沉聲道:「上面的命令確實是這樣,你們等著,我出去瞧瞧。」
言罷,隨便披了件氈衣,邁著大步出了營帳,帳簾掀開時,外面的冷風灌了進來,有人笑罵道:「他娘的,這才九月,就這麼冷了。」
不一會,中隊長熊大山走了回來,說道:「都繼續睡吧,不是咱們軍營的集結鼓,是東營的集結鼓。」
有人罵道:「他翁翁的,東營這幫龜孫子,起這麼早做什麼,趕著去投胎嗎?」
李慕唐道:「他們應該是想早點進軍,搶一個頭功!」
此話一出,眾人都覺得有理。
唐軍外出作戰時,對頭功非常重視,因為初戰告捷,對全軍士氣都有提振作用,故而同樣的功勞,如果被歸為頭功,就加一等賞賜。
「熊隊長,頭功可不能讓他們搶了去啊!」那精瘦軍士操著不熟練的唐語道。
「陳四郎,你慌個什麼,咱們跟的可是薛大將軍,就算起晚一點,頭功還能從咱們手中跑了不成?」
「對,咱們養精蓄銳,不必跟他們搶時候。」
「可東營的契苾何力將軍,也是一員猛將啊,而且他們第一戰攻打蓋牟城,腳程最近,只怕高句麗人不禁打,被他們捷足先登!」
眼瞧著眾人亂鬨鬨討論起來,還沒睡夠的熊大山瞪眼道:「都囉嗦什麼,睡覺!」
霎時間,營內又恢復了安靜,眾人脫下衣服,繼續睡覺。
李慕唐被這麼一吵,想到即將要迎來他人生的第一場外戰,心情便有些亢奮,難以入眠。
他這個機會來之不易,是他二叔把自己的機會讓了出來,若不能立下大功,他也沒臉再見父親和二叔了。
幸運的是,他這次被分配到薛仁貴大將軍的麾下,立功機會肯定是有的,就看他抓不抓得住。
唯一令他不滿的是,他被分配到一個胡營。
胡營是士兵們底下的叫法,代表胡裔數量很多的營帳,就說他這支中隊,除了中隊長熊大山是漢裔,其他人都是胡裔。
這也是薛大將軍唯一的缺點,他對漢裔還是更加信任一些。
據說薛大將軍帶兵時,每次衝鋒,都帶漢營在最前面衝鋒陷陣,胡裔則安排在後面或者兩翼,雖然輕鬆一些,卻也拿不到大功。
不過,聽一些跟過薛仁貴的老兵講,薛大將軍每次戰鬥之後,就會挑選出那些作戰勇猛的士兵,挑選到漢營中,到時候就沒有胡漢之分了。
李慕唐眼下只有一個目標,在下一場戰役中,奮勇殺敵,儘快轉到漢營之中。
就在他胡思亂想時,時間悄然流逝,外面再次響起鼓聲。
不會錯了,這次是卯時的集結鼓聲。
眾軍士很快爬起身,穿戴整齊,在營外集結好,隨即在熊大山的帶領下,先歸入大隊,再匯入旅隊。
一共一萬九千八百名軍士,在校場集結後,吃過早膳,便開始朝著日出的方向前行。
因高句麗地形惡劣,先是遼澤阻路,接著又要面對如同屏障一樣的千山山脈,後勤運輸困難,騎兵也難以發揮。
故而,薛仁貴這支兩萬人的軍隊,只有三千騎兵。
唐軍有後勤運輸問題,高句麗卻沒有,他們戰馬也極多,最擅長的打法,就是龜縮在城中防守,等唐軍久攻不下,撤退時,城中騎兵盡出,打一個防守反擊。
當然了,他們也只有對待唐軍時會這樣。
面對靺鞨、室韋時,他們的具裝騎兵如狼似虎,主動尋求野戰,令遼東各部聞風喪膽。
薛仁貴這三千騎兵,就是為了應對高句麗大軍的騎兵衝鋒。
(本章完)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