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山脈又極多,光是李知道名字的山就有一百多座,很多城池依山而建,類似大唐的松州,攻打十分不易。
故而唐軍要滅高句麗,軍隊就不能少,然而軍隊多了,後勤供應文吃不住。
而且高句麗非常精明,他們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無論隋朝攻打還是唐朝攻打,他們的戰法只有一個字。
拖!
他們很清楚,只要能拖住來犯敵軍,時候到了,敵人只有撤走一條選擇,他們便能趁勢打一撥反擊。
當初唐太宗打下高句麗十幾座城,結果剛一撤退,就全部被高句麗收復了。
這便是高句麗難打的原因。
李治深入了解這些後,也終於明白百濟的重要性。
從百濟進攻,高句麗的遼河、山城等屏障,都無法發揮作用,要面對這支唐軍的防守,他們需要花費大量精力應對。
如此一來,便給了北線唐軍減少了機會。
李治凝視地圖良久,緩緩道:「李卿,朕已經清楚了高句麗的情況,說說你的戰法吧。」
李道:「臣的戰法只有八個字。」
「哪八個字?」
「多路齊攻,水陸並進!」
李治望著地圖,道:「你指的多路,指的是南北夾擊嗎?」
李道:「僅憑南北兩路,不足以突破高句麗人的嚴防死守。臣經過仔細分析推演,認為需得分兵八路,方能在儘快時間內,消滅高句麗!」
李治微微一驚:「八路?」
李道:「是的,營州四路,百濟三路,另外還有一支水路,從萊州出發!
李治看了薛仁貴一眼,道:「薛卿,你以為如何?」
薛仁貴道:「臣對高句麗並不熟悉,不過依臣之見,兵力太過分散,未必是好處。」
李見薛仁貴似有反對,便耐心解釋道:「薛將軍,你當初也參與過高句麗之戰,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薛仁貴聽了後,皺緊眉頭,露出遲疑之色。
他當時只是一個低級將領,雖然有過亮眼表現,但並無決策權,都是聽命行事,沒有太多的感想。
他想了好一會,才道:「在下印象中,高句麗的城池,很多建在山上,故而攻打不易。」
李道:「高句麗最大的特點,便是他們以守為主。這場戰爭的勝利,與傳統戰爭不同,我軍就算連戰連勝,卻不能在一年內打到平壤,那麼輸的就是我們!」
「反之,縱然兵力分散,有部分軍隊打了敗仗,只要有其他軍隊能突破防線,攻入平壤,那麼贏的就是我們!」
李治點點頭,道:「朕明白了,李卿的意思是,這一戰打的是速度,不必在意一城之得失,一戰之勝負。」
李道:「正是如此。」
李治見薛仁貴不再反對,便道:「那八路大軍的具體攻擊路線,要怎麼攻打?」
李從袖子裡取出一張捲起來的紙。
攤開一看,原來是一張簡易地圖,上面標註了李謀劃的進攻路線。
營州四路陸軍,齊頭並進,分別攻打新城、銀城、建安城、蓋牟城,分四條線路,朝扶餘城進發。
水軍從萊州渡海,攻打卑沙城。
百濟三路大軍,分別進攻馬戶城、木岳城和漢山城,最後會師於漢城。
漢城是高句麗南部第一大城,只要南軍打下漢城,便能直接威脅到平壤城。
高句麗必定收縮防線,拒守都城,如此一來,北四路大軍壓力大減,攻勢將更加順利。
每條線路旁邊,還標註了各個城池的地形特點,攻打方式。
由此可知,李為了這個作戰計劃,耗費了多少精力。
李治看完之後,並無異議,便道:「作戰計劃雖無問題,只是這八路大軍,
卻比較麻煩,需要選八位主將,李卿,你有什麼好的人選嗎?」
李拱手道:「臣一切都聽陛下的旨意。」
如此大戰,誰都想參加,若是交給他來決定,風光是風光,肯定要得罪不少人。
李遲暮之年,只求安安穩穩打贏這一仗,自然不會再攬下這種差事。
李治無奈,道:「那好吧,八路軍的主帥人選,容朕好好考慮一下,你們若是有合適人選,也可向朕舉薦。」
二人齊聲道:「是。」
這時,王伏勝見李治談完了,才上前提醒道:「陛下,將軍們還都在承天門外候見。」
李治頓時有些頭疼,這些將領顯然都是為了高句麗之戰而來。
「李卿,待會你開一個軍事集議,將這次的作戰計劃,和將軍們說一下。」李治將麻煩扔給了李。
李勒推脫不過,只好答應。
離開神龍殿後,李和薛仁貴並肩而行,出了承天門後,頓時被一群將領圍住了。
由尉遲恭帶頭,程知節策應,逼問他們剛才和皇帝談了什麼,氣勢洶洶!
李看向薛仁貴,示意他來開口。
薛仁貴只好說道:「諸位,此處說話不便,陛下有旨,讓李公召開集議,與大家商討此事。」
諸將對視一眼,各自點頭,簇擁著兩人朝左衛軍署而去,仿佛押著兩名犯人。
到了集議大廳,四品將軍以上的將領,都聚集在廳中,尉遲恭瞪眼道:「現在可以說了吧!」
李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笑道:「涼國公,還是你來說吧。」
薛仁貴是個實在人,也沒想那麼多,便將李八路大軍攻打高句麗的計劃說了。
眾將聽完論,眼睛都亮了。
既然是八路大軍,統兵將領不,那他們就都有機會啦,當即詢問八路大軍主帥都有誰。
薛仁貴只好說皇帝在考慮,讓大家稍安勿躁。
眾人卻沒那麼好糊弄,契芯何力道:「陛下既然召你們倆問話,那肯定會問你們的意見。」
其他人紛紛道:「不錯!你們怎麼說的?」
薛仁貴道:「陛下確實問了,不過李公和在下,都沒有提議。」
他不說還好,癢一承認,眾將哪裡還肯放過他,紛紛圍了上扒,讓他向皇帝舉薦自己!
癢些老將官職雖並不比薛仁貴高,奈何資歷老,性子倔,薛仁貴應付的好吃力。
可要向李求助時,轉頭一看,李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溜之大吉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