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09章 朕成全你一片苦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便在這時,劉仁軌出列,道:「陛下,臣有事請奏。」

李治道:「講。」

劉仁軌道:「臣巡視河北,發現河北人口眾多,折衝府卻太少,何不擴充折衝府,將來遼東再有戰事,便不必調動關東軍!」

群臣皆是一愣,本以為皇帝要趁勢議論田制,沒想到劉仁軌忽然扯這麼遠。

李治道:「劉卿為何突然提起此事?」

劉仁軌道:「回陛下,老臣以為,蕭氏之事,應該引為警惕。因折衝府太少的緣故,河北民眾們都以為朝廷不信任他們,若是放任不管,將來很可能再生叛亂,需得儘早謀劃。」

李治沉吟道:「劉卿說的也不無道理。」

群臣見皇帝快被說動,哪裡還忍得住,紛紛出列反對。

「劉相此言差矣,正因河北不可信任,才只設置五十座折衝府,若是擴充折衝府,河北便有可能生亂!」盧承慶最先反對。

尉遲恭大聲道:「當年擊敗竇建德後,高祖皇帝便是信了河北投降,後來他們降而復反,不知多少大唐將士死在河北,前車之鑑,難道不該吸取教訓嗎?」

「不錯,大唐有關東軍足以,何必增設河北折衝府?」右武衛將軍張大安道。

大唐軍隊數額是有定數的,若只單獨擴軍,朝廷負擔就會增加,所以通便來說,某個地方擴充折衝府,別處就要裁撤!

關中折衝府最多,首當其衝。

所以軍方反對十分強烈,盧承慶等文官們也以祖制不可輕改為由,激烈反對。

其實有武將衝鋒,他們沒必要表現的太激烈,然而劉仁軌的提議讓他們看到一個機會。

只要頒出祖制不可輕改為由,阻止了劉仁軌的提議,相當於封住了皇帝的嘴,皇帝也不好再提更改田制了。

一時間,文武官員激烈反對,其態勢比那天李敬玄、李義府提出修改氏族志時,還要猛烈。

劉仁軌卻不慌不忙,將眾人的理由一一駁回。

「民心不附,才會生亂,河北擴充折衝府,正是為了消除河北百姓與朝堂嫌隙,防止生亂。」

「當初河北降而復反,是因竇建德之死,失去了河北民心。真正的前車之鑑,應是吸取教訓,

善待河北之民,而不是加深雙方仇恨。難道不擴充折衝府,他們就不可能反了嗎?」

「關中軍前往河北作戰,需要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於國家不利。而且對那些長途跋涉的將土們,他們難道願意去河北作戰?一去數年,致使田地荒蕪,陛下恢復關中生產的大計,豈不也要受影響?」

李治聽到此處,朗聲道:「不錯,關中軍去河北作戰,並非良策!」

群臣見皇帝快被他說動,都越來越焦急。

尉遲恭怒聲道:「劉相,你不知兵事,可曾想過這樣一個問題?」

劉仁軌平靜道:「哦,什麼問題?

1

尉遲恭道:「河北民風尚武,戰力彪悍,將來若出現叛亂,可比那些胡人難對付多了,你能擔當的起責任嗎?」

劉仁軌緩緩道:「老夫願意擔保!」

尉遲恭怒道:「你拿什麼擔保?」

「我拿宰相之位,還有身家性命做保,倘若河北因此生亂,我願承擔一切責任!」

盧承慶沉聲道:「劉相,生亂未必是現在,將來等你百年之後,河北生亂,你如何承擔責任?」

劉仁軌朝李治拱手道:「陛下,老臣請求辭去相位,外放州縣,以安群臣之心。」

眾大臣聽到此話都驚住了。

只聽說事後願意承擔責任的,從未聽說提前就開始承擔責任。

劉仁軌如此犧牲,足見他並無半點私心,確實是一心為國。

李嘆了口氣,道:「陛下,諸位大臣,劉侍中畢竟去過河北,比你我都清楚河北情況,他既肯以身家性命擔保,足見河北情況確實不容樂觀,老臣同意劉侍中的意見。」

「英國公,你———」

尉遲恭正要說話,卻被程知節拉了拉,側頭看去,見他表情凝重,朝他搖了搖頭。

尉遲恭哼了一聲,不作聲了。

盧承慶是愛惜名聲之人,見劉仁軌以辭去官職為代價,再出言相逼,自己倒落了下乘,嘆了口氣,也不做聲了。

李治見群臣都不作聲,感嘆道:「難得劉卿一心為國,朕念你一片苦心,就在河北增設八十個折衝府吧。即刻起,罷去劉仁軌侍中之職,改任為營州都督。「

蘇定方已經去了安西,營州都督空缺。

李治讓劉仁軌擔任都督,一來是通過他,可以了解折衝府增設之後,河北百姓的態度變化。

二來也是讓他趁機轉武職,將來對付朝鮮半島和倭國時,給他一個表現的機會。

劉仁軌本以為會被外放刺史,卻不想皇帝如此信任自己,讓他成邊營州,眼中閃過一道亮光,

拱手道:「老臣多謝陛下信任!」

盧承慶面色複雜的看了劉仁軌一眼,原本對他頗有不滿,此時倒多了幾分敬意。

一時間,因劉仁軌辭相,朝堂陷入了短暫的安靜當李治再次提出修改田制時,正如劉仁軌預料,反對聲小了很多,盧承慶都不聲了。

這就像打仗一樣,前面一場占優勢的仗都打輸了,士氣低落,面對另一場不占優的仗,乾脆放棄交鋒。

很多朝臣紛紛獻策,提出將均田制過渡到租田制的具體措施。

李治見此,倒並未立刻拍案做決定,只說事關重大,讓群臣再好好琢磨一下改制方案,隨即宣布散朝。

他這麼做是希望盧承慶、杜正倫等戶部官員,也能參與其中,集思廣益,提出改制方法。

如此一來,他們以後負責改制的具體事宜時,積極性也會更強一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