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09章 朕成全你一片苦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209章 朕成全你一片苦心

劉仁軌離開甘露殿後,徑直出了承天門。

此時已過了正午,距離朝會還有小半個時辰,承天門外已經有不少官員到了。

徐孝德每次朝會都是來的最早的一批,他見劉仁軌從宮中出來,大為異,快步走了過去。

「劉公,你怎麼從裡面出來的?」

劉仁軌道:「我剛剛面聖過。」

徐孝德忙問:「你見陛下做什麼?不會也是為了田制改革之事吧?」

「不知徐公以為,田制改革是否可行?」劉仁軌反問。

徐孝德苦笑一聲,道:「我哪有什麼高見呢,不過畢竟是祖制,就怕輕易改動,造成混亂。」

劉仁軌不再多言。

過了沒多久,任雅相帶著大理寺的官員來了,狄仁傑和李元芳都跟在後面。

任雅相很快見到幾名舊友,過去跟他們閒談起來。

李元芳總算找到機會,把狄仁傑拉到一邊,道:「狄少卿,你趕緊跟我說說,為何不能在朝堂上提蕭氏與陳碩真的關係?」

狄仁傑低聲道:「元芳,你不覺得太巧合了嗎?在距離朝會即將開始時,那蕭氏子弟突然供出此事,根本不給我們驗證的時間。

李元芳愣了一下,道:「你這麼一說,倒確實有些巧合。「

狄仁傑低沉著聲音,道:「此次蕭氏謀逆,陛下卻並不牽連全族,那蕭嗣業反因舉報有功,受到嘉獎,你不覺得可怕嗎?」

李元芳後背一涼,道:「你懷疑這是蕭氏故意搞鬼?」

狄仁傑道:「我也不能肯定,只能說存在這種可能。你想想看,倘若你在朝堂說出此事,那蕭氏族人卻當著陛下和滿朝文武反水,說你屈打成招,又會怎麼樣?」

李元芳臉色蒼白,道:「陛下應該會下旨徹查此事吧。」

「如果最終查清楚,蕭氏與陳碩真毫無關係呢?」

李元芳苦笑道:「陛下只怕會定我的罪了。」

狄仁傑沉聲道:「不僅是定罪,陛下和群臣都會因此事,對蕭氏產生一絲同情心,還會覺得咱們審問蕭氏的卷宗,未必公正。」

李元芳咬牙道:「好厲害的手段!」

狄仁傑微笑道:「當然了,這也許只是我的猜測,說不定蕭氏確實與陳碩真有關,不過就算此事為真,也無足輕重,不必因小失大。」

李元芳默默點了點頭,想到自己昨晚花了一夜功夫去想蕭氏的動機,簡直愚不可及。

只聽鐘鼓聲響,終於到了朝會時間,群臣跟著崔義玄來到兩儀殿外列班,唱籍之後進入大殿。

沒等多久,李治在內侍、千牛衛簇擁下進入大殿,走到寶座台上落座。

群臣以朔望朝的禮儀見禮,敘禮畢,李治朗聲道:「今日召開臨時朝會,只為商議一事,尉遲卿,你跟大家說說吧。」

尉遲恭大步出列,聲若洪鐘道:「五日前的一個晚上,蕭庶人來到金吾衛翊府,說蕭氏族人聚在後廳,商議謀逆之事。」

「我帶人沖入蕭府,進門時還遭到蕭氏族人抵抗,經粗略審問,蕭氏族人對謀逆之事供認不諱,我奉陛下之命,將此案轉交給大理寺負責。」

李治道:「狄卿,你接著說。」

狄仁傑快步出列,朗聲道:「經大理寺數日查辦,蕭氏一族謀逆之案,證據確鑿,一共有三十五名族人直接參與,一百二十三名族人間接參與,另有四百多名族丁參與。除此之外,據蕭氏招供,還有江南十四個家族,參與此事。」

大多數群臣之前只知道蕭氏謀逆,卻並不清楚詳細情況,此時得知牽涉如此之大,都暗暗心驚。

李治緩緩道:「狄卿,蕭恕之案,你也說說吧。」

狄仁傑應了聲是,朗聲道:「蕭氏長期在蘇州兼併田地,因施家莊的田地夾在蕭氏兩處田地之間,故而蕭氏想要購下此處田產。」

「然而施家莊村民反抗激烈,無論蕭家如何巧取豪奪,都不肯同意。蕭恕趁陳碩真叛亂,買通一批山賊,假扮成陳碩真部下,殺光施家莊所有村民,後又協助官府,剿滅山賊,導致此案沉冤五年之久!」

李治凝聲道:「眾卿都聽到了吧,如此喪心病狂之事,竟發生在我大唐境內!」

于志寧緩步出列,沙啞著聲音,道:「陛下,蕭氏膽大妄為,罪不容誅,老臣提議,將蕭氏誅滅三族!」

李治看了他一眼,道:「蕭氏某些人確實可恨,然而這次舉報他們謀逆的,同樣是蕭氏族人,

否則後患無窮。以朕之見,參與謀逆之人嚴懲不貸,並未參與之人,可以不予追究。舉報人有功,

該當嘉獎。」

于志寧笑道:「陛下仁厚,老臣無異議。」

群臣紛紛出列,附議道:「臣等無異議。」

韋弘機忽然道:「陛下,臣以為應細查蕭氏是何時生出謀逆之心,以做警惕,防止將來再出現類似的情況。」

李元芳聽到此話,心中一驚,悄悄警了韋弘機一眼。

李治道:「狄卿,你說說吧。」

狄仁傑朗聲道:「回陛下,根據蕭氏招供,他們是因陛下處置了顧氏、王氏之後,才心生叛逆。」

上官儀道:「陛下,由此可見,江南世族們從未歸心大唐,辜負了陛下對他們的恩典,以後不可再信任。」

李治聽到上官儀這番話,暗暗點頭。

韋弘機說出那番話的意思,隱隱有施壓皇帝的意思,是皇帝對世族趕盡殺絕,才逼的別的世族作亂。

上官儀這番話下來,則將江南世族與其他世族分割,責任也在他們自己頭上,辜負了皇恩。

這話也沒說錯。

大唐對江南其他世族不提,對蕭氏卻非常優待,他們依然犯上叛亂,顯然是咎由自取,怪不得皇帝。

李治緩緩道:「既然眾卿都無異議,那蕭氏之事,就如此辦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