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琻不禁“噗嗤”一笑,打趣道:“的确是臣输于良青太多,难怪殿下不喜。”
“那时不过是小孩子心性,闹脾气罢了。”太子含笑道,“可是后来沈先生也来了,他问我道,‘殿下不喜谢编修,是否亦是如世人一般,畏惧琅玉之坚、棱角锋利,怕划伤了手指?’”
谢琻面上的笑容顿了下——他不知沈梒还与太子有过一段这样的对话。
“当时我是怎么回答的,现在已有些忘了。只记得先生后来又说,‘神兵勇武,不善其器者必将自损肌肤,却又反去怪那兵刃太过快利,这是世人常有的毛病。殿下以后也会常见如这神兵一般的臣子,他们才高傲物、生性桀骜,非是良主不能驱使驾驭。’”
太子嘴角带笑,似想起了沈梒教育他时的那番情景,目光格外柔和了下来。
沉默半晌,他再次举目去看谢琻,含笑道:“我敬先生如神兵,却不知在先生眼里,我是否能勉强算得上一任良主?”
谢琻回望着,在那双肖似洪武帝的眼睛里看到了朝日高升的光芒。
半晌,他后退一步,双手触额深深一揖到地,简单道:“能辅佐殿下,乃是臣毕生之幸。”
太子大笑着扶起了他。
二人又比肩共立于廊下,举目看那自高高的屋角翻腾过去的流云,仿佛永不停息,仿佛日行万里。
此时,在融人的春光之中,却听太子低低地叹笑了一声:“却不知荆州之春,是否比京城更为绚烂。”
第73章林深
荆州之春,四季不老。
多少公子在江南寻得了少年肆意,春衫薄,斜依桥,满城入目红袖招。误入南乡,皓腕凝似雪,金簪颤若星,醉里是江南,梦里忆江南。
又有不知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青山无穷、绿水不尽的天地间寻到了金玉堂前没有的畅快。一笠遮的暮雨青云,一蓑披得春江缥缈,白鹤归时暮云绕,闲躺竹桥忘昏晓。不思愁恼,不知烦扰。
而江南之美,又以荆州为最。这座水河环绕、青山四布的古城里,不知孕育了多少美景,和出众人物。往前说,此处出身的有开创“荆州学派”的秦阆,往近了说,又有号称“荆州汀兰”的沈梒。
然而有趣的是,这几位天下闻名的才子大儒们无论是否出过世,最终都还是选择归隐山林。如秦阆,已近十年不曾收教学生,只是游历大江南北偶尔兴起之时去两个清谈会。而他的关门弟子沈梒,在洪武二十九年的“达日阿赤之变”后丁忧返乡,自此行踪杳然,再没人见过他的身影。
有人曾戏言,在荆州水土里长成的都是目不染凡尘的仙人,在俗世里游历一圈后,都会忍不住失望。
世间纷纷扰扰,时光如梭而逝,转眼便到了洪武三十一年的春天。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