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幼崽種田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罐罐這才牽住魏承的手,悄悄道:「哥哥, 我們快走吧!」

魏承一笑,罐罐還真是越大越聰明了。

山下這段路也就不用趕驢車,兄弟倆走了片刻就到了里正家。

趕巧李三郎李大郎一家正在寬敞的院子曬菜乾, 李三郎先看到他們哥倆,笑道:「承小子和罐罐來了啊。」

「大郎,三郎哥,阿秋哥……」

魏承帶著罐罐叫了一圈人卻不見里正伯伯,李大郎拿過一旁的帕子擦擦手上的灰, 道:「承小子你是找我爹吧?我爹我娘在後院豬圈那面,走, 我帶你去找他倆。」

魏承道:「成。」

倆人跟著李大郎來到後院, 就見著一排拾掇的極乾淨的豬圈,而李家二老還有小兒子溪哥兒正和一個很會照顧牲畜的村婦正圍著一個母豬圈外說話。

李大郎揚聲道:「爹,承小子來了有事找您。」

李茂德聞聲回過頭來,魏承驚了一下忙道:「里正伯伯,您的眼睛……」

李茂德的左眼眼角腫得老高, 還冒著發膿的血色,他嘆口氣:「無事,最近有些上火了。」

魏承看著都疼:「這,這何事上了這樣大的火,伯伯可喚喬郎中看過。」

「莫要擔心,都看過了也敷藥了。」

李茂德倒也沒看魏承是個小孩不與他說煩心事,指著圈裡那頭懨懨的大肚子老母豬道:「這老母豬前兩天還好好著,這兩日不知怎地竟然不吃食,今兒還瀉了渾水,眼見著這到了月份要下豬崽子卻生了這樣的病症,村人說這崽子怕是要下不來,這再過一個月就要交夏稅了……」

說起來這到了夏秋兩季,官家也就快下來要收田稅和丁稅了,六七月份收一次夏稅,十一月份收一次秋稅。

大康朝實行仁政,不僅「輕徭薄賦」就連田稅也不高,官田不論,一畝農田收糧約三升左右,且七歲到十四歲的男女哥兒要繳納一點口稅,成年漢子還要納些賦,若是三口或者四口之家都沒什麼愁的,主要是李家不僅地多人也多,若是不養些牲畜怕是真的承擔不起一年兩次的稅。(1)

李茂德又想起什麼道:「對了,我還想著找你說些事情,你今年種了地也就要繳納田稅,因著你還未成年,官府想必會留有情面田稅還會再少些,且你要備著些口稅錢,罐罐還不滿七歲今年便不用交。」

魏承道:「小子記著了。」

自打上次買了王家的田又在官府過了田契,里正本想幫著把罐罐也落在故去的魏大年戶下,算作魏承的親生弟弟,可大康朝民生安穩,戶籍制度也極為嚴苛,罐罐算不上流民也算不上土生土長的鳳陽鎮茂溪山人,官府摸不清他來自何處只能將他暫掛在魏大年戶下,待他在茂溪村風陽鎮再生活幾年,若行為得當,無作奸犯科之嫌且還無親生父母族人來尋,便可在茂溪村自立門戶。

李茂德道:「你來找我可有什麼要事?」

魏承猶豫一會兒,才道:「本來是想麻煩里正伯伯幫我們琢磨琢磨蓋房一事,可不成想您這兒都夠憂愁上火,不如……」

李茂德有些訝然:「蓋房?不是修繕房舍?」

「那棟小草屋此次沒倒,下次就說不準了,正好湊了些銀子就想重新蓋兩間房子。」魏承道。

「說得也是,既然你已備好了銀子,伯伯就幫你謀劃謀劃。」

李茂德道:「來,我先與你說說村中哪片荒地可蓋建房舍。」

他又看向李大郎:「大郎,你也跟著聽聽。」

李大郎應了聲哎。

魏承看一眼蹲在豬圈外看小豬崽的罐罐,見他與里正最小的兒子溪哥兒玩得來,便囑咐他兩句莫要亂跑就跟著李茂德往前院走。

罐罐欣喜的指著那幾頭胡亂跑著粉粉嫩嫩的小豬崽道:「小溪哥,小豬崽好可愛呀。」

溪哥兒笑道:「是呀,多可愛。」又稍稍撐著下巴,悄悄對罐罐道:「我們家以前有一頭小豬,我那時候也是像你這樣大,我可喜歡它了,每日晨起都要找它來玩,有一日卻找不見了,原來是被我爹娘買了去給人家做小豬種了,我傷心好多天。」

溪哥兒雖說年歲和魏承差不多少,但因自小有爹娘兄長嫂子們的寵愛性子就十分綿軟天真。

罐罐撓撓頭:「小豬可愛,也香香。」

溪哥兒噗嗤笑出了聲道:「你這小漢子,原是個造飯腦袋,我當時要是也這樣想就不會那麼傷心了。」

他又看向那生病的母豬,嘆氣道:「這頭豬也是我從小豬餵成大豬的,不成想卻生了病。」

罐罐安慰道:「豬豬會好的。」

「希望會好起來吧,家中最近用銀錢的地方多著呢,我大嫂馬上就要生了。」溪哥兒又一笑:「不如我們猜猜這大豬肚子裡有幾個崽?誰猜中了給誰買甜果子吃?」

罐罐摸摸小自己腰間的小荷包,晃蕩晃蕩後倒出來幾枚銅子在掌心:「可是罐罐只有,五個銅板。」這是他哥哥給他壓兜用的。

溪哥兒也將自己的銅板倒在掌心,嘩嘩啦啦一片脆響,他笑道:「不礙事,我比你大,我多出些是應該的,你若是贏了我就用這些給你買甜果子吃,我若是贏了,你就用你這五個銅板給我買甜果子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