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王來信就是要給他提個醒,翰林院主管編修國史、充經筵日講,以及草擬典儀文件等事。一旦有禮法之爭,不可避免地要被牽扯進去。
裴清榮靜靜看了片刻,將信紙也焚化了,說:「我知道了。」
他指尖還夾著拆信刀,冷銳的寒光一閃,倒像是氣定神閒。
裴清榮慢條斯理去洗了手,寫了一封簡短的信箋,照原樣折起來封好,給了小林:「送過去吧。」
過了幾天,連戚時微都聽說了朝上有件荒唐事。
原本是在爭追封楚王生母的事,突然不知從哪跳出來一個小官上奏摺說:「既然如此,不如一併追封秦王生母賢妃。賢妃亦是出身名門,德才兼備,又為陛下誕育了皇嗣。如此一來,秦王既為嫡,又居長,名正言順,真是再完美不過的太子!」
「怎麼會有這種事呢?」她道,「皇后尚在,哪裡來的第二個皇后?」
裴清榮在她身邊安靜翻著書:「朝中大人們也未嘗沒有荒唐人。」
「我看這事……」戚時微的聲音漸漸小了。
最荒唐的分明是陛下才對,若不是他堅持要追封淑妃,也不會牽出後面這一連串的事來。
裴清榮像是知道她要說什麼,笑了一下。
「到底是什麼人又要立秦王的生母?」戚時微又道,「這下可真亂成一鍋粥了。」
一手拿了這個主意的人端正坐著,翻過一頁書,平靜地道:「你覺得這個主意怎麼樣?」
「有些……怪,但的確有用。」
水現在徹底被攪渾了,皇后之位又不是搞批發的,封一個封兩個再封三個,全亂套了。
朝上現在熱鬧得緊,楚王一派的官員全被打了回去,你提封楚王生母,我就說封秦王生母。
又有一些秉持禮法正統的大臣們據理力爭,中宮皇后尚在,憑任何人都不能越過皇后去,更不能搞什麼生死兩皇后的荒唐事。
「你剛入館,也不要被波及。」戚時微擔憂道。
「我心裡有數。」裴清榮淡淡一笑。
又過幾天,裴清榮憑一封奏摺一戰成名。
第36章 戚時微想起上一個夢,什……
禮議這事,吵到最後,就是辨經,大家各自拿出四書五經做論據,誰也說服不了誰。
皇帝被吵得心煩,一封聖旨下到翰林院,讓他們給出個說法來。
剛入館的庶吉士們就各自寫了文章呈上去,有人說嫡庶有別,不該混同;亦有人說治喪自有禮制,不能逾禮,各有各的角度。
裴清榮那篇奏摺也提了禮制,卻沒說太多,話鋒一轉,轉到了國本為重。皇帝要追封淑妃,是家事亦是國事,為了天下黎民計,必須慎重考慮;又說皇帝春秋正盛,但仍須保重龍體,不要太過案牘勞形,反而壞了身子;末了話鋒一轉,提了一句如今會同館還有兩位新到的蒙古使臣,禮議之餘,希望皇帝和諸位大臣也能分出心思來看一看,穩固邊防,方能千秋萬代。
年前,會同館兩位能講番話的副使都告老了,這事就落到了翰林院頭上,裴清榮新入館,也被拉去幫了幾天忙。
皇帝見了他的奏摺,萬分感動:朝上一個個吵得跟烏眼雞似的,竟都想不起來還有正經朝事!看看人家,滿心滿眼都只為朝事憂心,好一個勤勤懇懇的純臣啊!
吵得轟轟烈烈的禮議被暫時擱置下來,皇帝大手一揮,大家都給我安生幹活兒去!
今歲雖剛考完科舉,朝中的人還是不夠,原本只有楚王在朝中領了差辦事,大臣們趁勢進言,道秦王也年歲漸長,不如讓他也一併為父皇分憂。
皇帝自然是只想讓楚王入朝,大臣們卻頂住了不依,最後吵來吵去,成年的幾位皇子皆入朝觀政,代王也領了個閒職。
裴清榮仍在翰林院,他讀的書多,也會些番話,便被派去會同館幫忙,他前世不到三十便入閣,又處理了多年政務,眼光和敏銳度都不是常人能比的,甚至比積年的循吏更老辣些,讓人眼前一亮,相應地,他也更忙了些。
好不容易沐休,兩人到了郊外的莊子上散心,這是裴清榮置下的私產,因此時有父母在不析產的規矩,便放在戚時微名下,算作她的嫁妝。莊上種了瓜果,養了雞鴨,一年到頭也能產出不少銀子。
他們兩個去巡視,莊頭特意整治出一桌好飯來,用的都是莊上自有的物產。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