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古代流放地開滷味店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他尋到一處河岸緩坡,準備好絞車和繩索。

伴隨「吱嘎」聲,慢慢收緊的繩索將船拉向岸邊。

水手們麻利地在船舷和岸邊墊上木板,眾人相繼下船。

直至踏入蠡縣境內,書生們的滿腔熱血才涼了三分,發覺事情遠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蠡縣縣衙位於城之中央,正門高懸「明鏡高懸」匾額。

縣令聽聞杭京派的督台前來察職事之情,嚇得火速從廂房爬起來,套上一身略顯陳舊的官服。

兩撇稀疏的鬍鬚,像是霜打的枯草,蔫蔫地垂掛在嘴角。

「下、下官定當全力配合督台大人,還望您多多指教!」他臉色蒼白如紙,抬手擦了一下額頭上豆大的汗珠。

他雙眼細小,閃爍著怯懦光芒,好似受驚的老鼠。

「只是這水、水庫不歸蠡縣管轄,此事須呈於知府核批。再者,百姓眾多實難遍管,若要遷徙,實在是力有未逮……」

蠡縣縣令蜷縮著脖頸,兩隻手不自覺地在身前搓動。

好似這樣就能將麻煩搓走。

說來說去,中心思想就一句話——

要不,咱們再等等?

第86章

米倉發霉趁亂發不義之財。

一請示,二匯報。

知府批文,再登堂聚議。

十萬火急的時候,還說這些畫蛇添足的廢話。

涉世不深的書生們眉頭蹙起,眸中怒火跳躍。為免暴露身份,他們將幾欲脫口而出的指責,強咽回腹中。

一時竟不知如何是好。

大梁有此等只顧推卸責任的冗官,國之興盛,安可得乎?

「郡縣的吏事規程,我們不摻合。」謝鳶不緊不慢地將身子往後一靠,歇在雕花楠木椅背上,端起茶盞。

「督台辦案,只看結果。」

他嘴角輕揚,綻出一抹笑意,似春日微風拂湖面,輕柔又平和。

接下來的話語,卻讓蠡縣縣令再也無法推諉扯皮。

「堤潰者,斬。

若潰堤致百姓死傷眾多,當誅其九族。」

他悠哉地抿了口茶,放下茶盞,雙手交疊於腹前。

他語調波瀾不驚,卻字字如重錘,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敲打著下官的心。

「刷!」欒霜柏與船把頭很配合地拔出了劍。

前者身著一襲藏青色的軟甲,蓄勢待發,後者披著深黑色雨衣,面色狠厲。

二人舉手投足間難掩周身肅殺之氣,似利刃,隨時可出鞘制敵。

嚇得縣令一哆嗦,險些癱倒在地。

他瞳孔急劇收縮,嘴唇不受控制地顫抖,想要開口說話,半晌才擠出一句來。

「還望督台大人救我,救我!」

縣令的身子如篩糠般瑟瑟發抖,雙腳像是被釘在地上,動彈不得。

他早就聽說了聖上重視水患,但蠡縣並非清野州管轄範圍,自以為可高枕無憂。

萬萬沒想到,朝廷會拿他開刀。

「本官已勘探地形,城外東北高地有山丘。」謝鳶了如指掌,「山頂寺廟避開了地勢低洼,可容納千人。」

蠡縣縣令此刻更加深信不疑。

若非是杭京派來的督台,怎會如此明察秋毫?

更何況,隨行的文官武將皆氣宇軒昂,不似有假。

「煩請縣尊大人出一鈞令,遣本邑駐軍,襄助百姓轉移之事。」欒霜柏收劍回鞘,沉穩有力地說道。

對此要求,蠡縣縣令亦是點頭如搗蒜。

唯獨在提及轉運糧食時,他那兩撇稀疏的鬍鬚一驚,跳了一下。

待進入米倉後,桂枝兒便發現其中貓膩。

米倉坐北朝南,牆磚表面斑駁粗糙,推開寬厚的榆木大門,「吱呀」聲響徹寂靜的空間。

桂枝兒忍不住嗅了嗅。

飽滿的米粒帶著淡淡稻香,正是新米散發出的清甜味道。

可隱約間,還有一股酸澀和腐朽的氣息。

她腳步猛地頓住,鼻翼翕動幾下,試圖分辨這怪味的來源。

冷風從雕花石頭鑲嵌的通風口吹進來,穿過高聳如小山丘的糧囤,保證了空氣的流通。

這味道是從哪裡來的?

「大人,此乃倉廩出入之帳目。」主簿與倉吏手忙腳亂,一路小跑著跟在桂枝兒身後,臉上強擠出笑容。

但願那些篡改的入庫單,虛報的稱量記錄不會被發覺。

桂枝兒翻開帳本,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撲面而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