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年代好年華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65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陳進華反駁道:「我一個月也沒出來幾次吧?」

這個月才來第一回 ,他都有半個多月沒見著孫子了。

而且大院裡別人也這麼用的,偶爾私用不是什麼大問題,但確實不合適。

「以後我會注意。」

陳進華把目光放到那輛車上,打量了一圈說:「手續都辦好了吧?」

王素梅點頭後很有危機感的說:「剛才那是位報社的訪事,我怕她回去亂寫。」

剛才黎彩霞跑的太快,陳進華打心底里覺得她骨氣不多:「應該不會。」

陳奕一共拿出六十萬美元捐款,雖然五十萬美元是捐給華清的,但華清的各大實驗室的研究成果終究還是服務於國家。這麼大的貢獻,連他都被表揚了,可見現在的風向和幾年前完全不同。

王素梅見他一點不慌,也放下了心,「你這會兒來幹啥?」

陳進華抱著孫子說:「我剛出院,明天早上院裡有活動,想今天晚上把他抱走去我那住兩天。」

<="contentadv">

「媽媽,奶奶,我要去。」姜晏眼睛亮晶晶的,他還記得上次爺爺帶他看打靶,送他子彈殼。

孩子自己表達出訴求,姜馨玉一般不會拒絕他,和在院裡坐著的耿如慧說了一聲,進屋麻利的收拾了他的東西,提著書包出來。

王素梅樂得清閒兩天,乾脆讓他現在就抱走。

陳進華本來還想在這蹭一頓飯,奈何倆人都沒給他機會,又見院裡確實有客人,才不甘不願的走人。

把耿如慧晾在院裡好一會兒了,姜馨玉趕忙給她倒熱水泡茶。

「如慧姐,教育基金會的事你在婦聯那應該了解的差不多了,現在過來還想了解些什麼?」

之前姜馨玉說了不接受採訪,耿如慧知道她的態度,卻還是說道:「我想知道那筆美金的來源,你剛才說陳奕一共捐了六十萬美金,他是怎麼獲得這麼多錢的?」

這個問題姜馨玉能回答,陳奕告訴了她具體情況,但她不想說,說出來後寫到報紙上,別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把技術賣了也不上交」?

「如慧姐,這我不太清楚,不過我丈夫捐款的時候對學校交代過這筆資金的來源,上頭的部門應該都知道,你問我還真問錯了人。」

耿如慧有點失望,「那好吧,那你們怎麼會想到給農村女孩捐款上學,還有,另外那五十萬捐在哪裡?為什麼資金分配會是這樣?」

一時之間姜馨玉看著她有些沉默。

她剛才和黎彩霞鬧的時候說了自己不接受採訪,為什麼耿如慧跟選擇性失憶了一樣。

看到她通透的眼神,耿如慧攥著筆臉熱了熱,解釋道:「馨玉,我和黎訪事的關注點不一樣,我沒有覺得你們用自己的錢提高生活品質有錯,我寫的稿子會給你過目,你要是覺得不符合事實,我不會交給主編的。」

改革開放後,報社也受到了影響。此前報紙發行全靠郵局,渠道單一,定價統一,定額定量,報社發展穩定,營收穩定,但現在不同了,街頭出現了零售的報刊點和流動小販,這些都是增加收益的來源,報社本來看不起小攤小販的銷量,但不過短短三個月報社就發現了這種好處。

郵局收費較高,回款較慢,投送質量也令許多讀者不滿意,現在她們報社也在尋求新的突破,喊出了「走向市場」的口號。

優化內容,寫出大眾更愛看的內容,市場上她們的報紙才會更加受歡迎。

說白了,耿如慧所在的報社如今也在尋求變革,並且尋求變革的報社不止她們一家。

姜馨玉不了解報社的現狀,但礙於剛才和黎彩霞對峙時她幫了她一回,且在劉鳳喜的事情上能看出耿如慧是個善良品性不錯的人,她還是說道:「國強則民強,有國才有家。我丈夫給華清捐款五十萬美金,其中二十萬是科研經費,十萬用於學校設備添置,二十萬創立了獎學金。他出國留學後最深的感觸是國外對科技的重視…」

耿如慧進入了工作模式,認真問道:「所以陳奕認為科技和人才可以強國?」

姜馨玉覺得沒毛病就點了頭。

此時還沒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概念,但事實證明這條路絕對沒錯。

耿如慧態度認真,姜馨玉被迫也認真的接受了一回採訪。

第651章 不忿的黎彩霞

耿如慧採訪了不短的時間,姜馨玉本來就不是頭腦空空的人,拋出自己的觀點,就能用邏輯、事實支撐、豐滿它。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