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年代好年華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8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金福海已經有了是鋪子裡夥計的自覺,說道:「一會兒我就先炒一鍋花生出來吧?」

他這幾天炒的都是巴達木,炒出來的存量夠賣好多天的。

王素梅點點頭,以為他炒花生的口味和巴達木沒什麼區別,卻沒想到等出鍋後就被那味道震驚了。

咸香種帶著些許麻辣口感,雖然麻辣味不重,但是真的香的特別不一樣。

金福海見她喜歡,趁機說道:「這是帶殼的,要是不帶殼,用油炒,那味道更香更辣,吃一口停不下來,用來下酒最好!我爸每年過年都會炒一鍋,老闆,你想不想做那個?那個誰吃了都得豎大拇指!」

王素梅:「要用油?還要剝殼?用的調料也不少,賣價定多少合適?」

她不太樂意做,店裡賣這些乾果就行了,用油炒,那一大批油從哪搞?

金福海見她興趣不高,只好歇了這勁兒,「那等過年的時候我給你們炒一鍋,過年放著吃。」

中午張奶奶摸到鋪子這邊了,把丁長海寄到石頭胡同的信送了過來。

姜馨玉招呼著她坐下吃花生,問她外孫女的工作找到沒有。

張奶奶搖頭嘟囔:「知青辦給安排了掃大街的工作她不願意去干,我說讓她去賣鞋墊子,她也不去,說是在哪看到了貼的小GG,給人補習可以掙錢,現在她想給人看小學生代教做作業補習,弄個啥小班…」

第538章 適可而止

姜馨玉聽了一耳朵,覺得張奶奶外孫女要做的小班和未來的「小飯桌」模式差不多。

張奶奶外孫女的目標群體是小學生,還是有可能做起來的。

現在中小學生的課業不重,總有家長沒空帶孩子的時候,她的小班就能收到人。

不願意給個體戶打工,張奶奶她外孫女也確實有腦子,好好干未必不能掙到錢。

臨走了,王素梅硬是給張奶奶提了一兜乾果,之前說了買些東西感謝她,一直沒空去。

信封上的日期是八天前的,收信人是陳奕。

現在陳奕走了,姜馨玉自然把信拆開看了。

信上丁長海說他最近會去東北老舅家一趟,那邊有榛子、松子,他這次去就是為了屯一批貨拉回來豐富他的店鋪,問他們需不需要貨,如果需要,可以在二十號打他老舅家那邊郵局的電話,他老舅家的外甥就是郵局的工作人員,二十號當天他儘可能在郵局等他們電話,他在那邊可能會待一個多月。

暑假丁長海來過一趟看了首都的市場,之前就提出要和她們合作的事,不過當時沒商量出個名堂。

她想了想,離過年還有三個多月,過年的生意應該特別好做,家家戶戶平日裡不捨得,在過年時也會買些好吃的回去,她家店裡的貨都不要票,這些乾果又完全適合出現在過年時的桌子上,到時候生意肯定比現在好的多。

東北的榛子、松子超級香的,必須進貨回來,在過年的時候賺上一筆。

丁長海那邊自然不可能是白幫忙,他給她們分享渠道,疆省那邊的進貨渠道之後她們肯定也要給他分享的,不過現在聯絡不便,雙方都無法確定對方是否坑了對方。

她把丁長海信里的話對婆母說了,又道:「過年的時候乾果肯定好賣,媽,你覺得呢?」

王素梅道:「咱也不知道那邊的貨進來啥價,小丁再靠譜,這麼大一筆貨款,我還是不放心。」

她們去疆省一趟就花了幾千塊,要進東北的貨,貨款數目肯定小不了,誰知道那邊啥情況?

姜馨玉思索道:「那我二十號給那邊打了電話再說吧。」

事關幾千塊,確實不能草率了。

鋪子裡有兩個營業員,後頭還有一個炒貨的,王素梅現在用不著幹活,只要大致盯著就行。

買了菜回家,婆母在廚房忙活,姜馨玉在教宋亞輝英語一些常用語。

市場裡人流量是真的大,幾乎每天都有外國人進去,宋亞輝只能用手比劃著名做外國人的生意,如果那些外國人會說點華語,那這單生意就能成,如果交流不通暢,生意能不能成看運氣。

晚上睡覺時,王素梅敲門進來,見她還在看書,小聲說:「我把孩子抱我屋去,他夜裡哭了尿了還打擾你睡覺。」

帶孩子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平時夫妻倆在學校,白天晚上都是婆母一個人帶,姜馨玉雖然覺得一身輕鬆,但只要放假,倆人就會把孩子帶在身邊照顧,也給婆母減輕了負擔。

「媽,你好好休息去,等我去學校了你再操這心。」

王素梅堅持,「我睡不著,聽著他在旁邊砸吧嘴應該能好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