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年代好年華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隊裡知青的分糧待遇和大隊的社員們都是不一樣的,當初開大會弄出人六勞四的範圍並不包括知青們。

知青畢竟不是本村人,在勞動上也普遍不太行,女知青就更不行,這完全是體力決定的。七成是他們的生活保障,如果變成六成,他們必然會鬧,所以當初開大會決定時,壓根就沒叫知青。

糧食分的一堆又一堆,在眾人眼皮子下過稱。

過完稱後,一家幾口一起把糧食運回家。

隊長媳婦就站在姜馨玉旁邊,和她時不時說著話,不遠處還站著大隊其它婦女同志。

「馨玉啊,你姐以後就在城裡工作了,一個月多少錢?」

姜馨玉說道:「剛定下工作,第一年每個月還沒多少。」

她是傻了才把具體數目說了。村里不乏有恨人有笑人無的人。

一群人見她不說,撇了撇嘴覺得這丫頭現在精的很,還潑辣的很,上次把張鳳梅都熊的說不出來話,可厲害著呢。

「那工作你姐是咋得的,和我們大傢伙都說說。」

從前隊長兒子李磊是隊裡唯一的進城工作的工人,後來陳奕成了電影放映員,在成為「先進分子」後他成功轉正了,繼這兩人之後,姜玉珠成功進城了,成為了新華書店的營業員,這咋能不讓人羨慕?

地里辛苦刨食的哪個不想讓自家子孫後代出息?

等簽字的大爺按好手印後姜馨玉才說道:「縣裡單位招工,先去報名,還得考試,考過了之後大差不差就能定下了。我姐這工作前前後後差不多跑了一個月。」

「我姐為啥能得到城裡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你們知道是什麼不?」

一眾大爺嬸子小媳婦們都豎起了耳朵。

隊長媳婦接話道:「還不是有文化!」

姜馨玉對她豎了個大拇指,「嬸子說的對!文化是頂頂重要的。」

隊長媳婦莫名驕傲的直了直腰板!她男人讓家裡孩子都上學,開銷每年是比大隊別的人家都多一筆,但只要有一個能進城獲得工作機會,這都是值得的!

可惜村里大多數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再者,就算是明白了,也不捨得掏錢讓孩子去讀書。

姜馨玉給隊裡的社員們當起了小老師,她想讓他們知道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也要讓她們對女孩兒更重視些。

「你們自己看看,不說城裡,就咱們隊裡,以隊長書記為首的幹部們,哪個是沒文化的人?」

一旁隊裡的幹部們聽到她的話下意識挺了挺腰杆,馨玉這丫頭說的沒錯,他們就是文化人!

雖然他們中也不是人人都是高中畢業,也有隻上到小學畢業的,但比起村里不少大字不識的,他們咋能不算是文化人呢?

「要是大字不識,城裡是沒有單位會要你的。」

有人反駁,「那可不一定,縣裡廠子裡守大門的大爺就不識字。」

「還有不少工廠車間的工人,也有不少不識字的。」

姜馨玉一笑,「為啥守大門的工作輪的上人家就輪不到你?」

說話的大爺說道:「人家本來就是城裡人,咱是村裡的,和人沒法比。」

姜馨玉點點頭說道:「咱們在村里,本來起點就比別人低,所以就要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有文化,才有成為城裡人的機會!」

「你說的輕巧,上學的錢都從哪來?家裡小子這麼多,嚼用都不夠,哪有錢讓孩子都去上學?」

姜馨玉被難住了,真是忘了這一茬了。

計劃經濟時代,農村人都窮的叮噹響的。她家不是偷偷做買賣和陳秀雲同志的娘家補貼,也是窮的叮噹響的。

她只能覥著臉大言不慚的說道:「好好勞動,多掙工分,年底總能多分點。有困難就想辦法克服,像我家也沒啥錢,我們姐妹三人上學的錢都是我媽問姥姥家借的。日子會暫時的艱難,但總有好的一天。」

姜馨玉其實更想說少生點孩子,一家要是就倆孩子,她不信兩個娃娃的學費還掏不出來。要是真掏不出來,那就是純純的摳了。

可現在每家普遍都有三個孩子以上,五個六個的也不少,一些沒分家的人家,可有二十幾口人,小孩就差不多近十個了,學費可是一大筆,不少人家都不捨得。

但這年頭大家都卯著勁的生孩子,尤其都想要男娃,這話說了估計還要被人懟。

「你們也別總覺得閨女不是自家的人,讓家裡的閨女讀書能…」

姜馨玉的話還沒說完就被人打斷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