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年代好年華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姜馨玉似懂非懂的點點頭,轉身歡快的去了隊裡的公房。

所謂公房,就是大隊幹部們辦公的地方,也是平房,不過好歹鋪上了地磚,還是瓦房來著。

出納員林健正坐在桌前手速極快的打著算盤,算盤珠子咔咔作響,見她來了,林健把計算出來的數值記下,說道:「隊長讓你來的?」

姜馨玉點點頭,「隊長說讓我合計一下會計之前算好的帳。」

林健點點頭,把手邊的帳本遞給她,「你先把社員們的工分再算一遍,交完公糧還得按著這個發糧食。」

桌上還有一個算盤,姜馨玉順手拿過來後也咔咔咔的撥起了算盤珠子。

幼時她跟著爺爺住,打算盤還是爺爺教她的。

林榮平看她算的有模有樣,難免高看她一眼。這大隊裡上到初中的女生都不多,多的是不識字的,更別提像模像樣的打算盤了。

姜馨玉盤了一天算盤珠子,手指頭都盤酸了。如果有算出和帳本上不一樣的,她會多計算幾遍再標記出來。

一天下來,從帳本和林榮平的交談中讓她對大隊的生產力有了更深的了解。

現在是集體收益分配製度,生產大隊的頭號任務就是交公糧,交了公糧後還要留下一部分種子和備用糧。

備用糧是為了防止出現大饑荒這種情況,用於青黃不接的時候救命。

公糧、備用糧、種子都去掉後,剩下的才會對社員們進行分配。而分配的糧食則和工分掛鉤,但差距並不算特別大。

因為按照「人六勞四」的原則分配,也就是不管幹多干少,大隊都會給你占六成的基本口糧,其餘四成按工分來算。

這也就導致了,像張鐵柱這種大部分時間遊手好閒的,年年都欠大隊的帳。

而家裡壯勞力多的,掙得工分多,那分的糧食自然也多。

姜馨玉看到帳單搖頭,對林榮平說道:「我看這給六成基本口糧有點多,有些人連年都在欠大隊的,又不好好幹活掙工分。」

小林笑說:「以前還是人七勞三呢,分的口糧差距更小,但大隊裡誰家沒有幾個不到十歲的小孩?六四分不少人家都不樂意呢。三七分時不少人消極怠工,大隊長這才在開大會讓所有人都按了手印後調整為了六四,情況已經好不少了。」

改成六四分也是頂著壓力的,偷偷摸摸來的,畢竟政策上肯定是不符合規定的。

小孩年紀小個頭小,就註定了掙不來多少工分,要光按工分分配,像現在的袁春花家,完全有可能餓死。

姜馨玉聽他一說,也覺得確實有理,可像張鐵柱這樣混日子連年欠大隊帳的人可不少。

算帳算的姜馨玉心塞,根據李會計算的帳底,總收益算出的一個工分就值三分錢,不少每天拿滿工分的壯勞力一個月也就是九塊錢,滿打滿算全年無休的狀態下一年一個人也就掙一百多塊。

這還是今年收成好的情況才能掙這麼多。家裡壯勞力多的就掙的多,刨除換了糧的,也能攢下一些錢。

姜馨玉算了自己的工分,她不是每周回來都去上工,截止到現在,也就掙了三塊多,不是她親自算的這個帳,她都不敢相信她在地里累死累活的就掙了這點錢。按照她這個收益,她肯定無法靠勞動養活自己。

姜馨玉心都涼了半截,怪不得人人都想擺脫地里刨食的命運、羨慕著城裡人的生活。

陳秀雲同志掙的倒是不少,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是滿工分,放假時會再根據實際情況記工分,姜馨玉估了估,一年能有個差不多八九十塊。

今天算的帳只是為了之後發糧做準備,去年的備用糧和今年的新糧發下去後就把工分折價抵扣了,等到秋季那一波還會再發紅薯玉米那些農作物,再就是到年底了,有結餘的給發錢,不過兌工分也有上限,不夠的就繼續欠帳,來年再還。

天帶黑了,姜馨玉從公房恍恍惚惚的回家時,姜玉珠正坐在院裡認真的洗衣裳呢,姜馨玉認出了,她手上洗的是她的「戲服」。

「這衣服沒還回去?」

姜玉珠回過神後笑著說道:「方老師說給我留下做紀念。」

「今天去縣上咋樣?」

姜玉珠笑著說道:「縣裡新華書店正好要招工,星期二我要去考試,要是能過,以後能在新華書店當個營業員。還是托方老師的福,把我臨時加進去了,不然也沒有這個機會。」

「小妹,我要是能去縣裡工作,以後一定幫你留意著招工的信息,咱們在鄉下消息就是太閉塞了,一些單位招工我們都打聽不到消息。」

姜馨玉覺得這話說的很對,現在這年頭沒手機沒有網際網路,不是坐在家裡就能知道哪裡有工作機會的時候。

城鎮裡的人就是比天天蹲在這一畝三分地的社員們消息靈通,這也導致了就算有工作機會也白白錯過。

「李同志她們都走了?」姜馨玉看著屬於她的靜悄悄的小房間問道。

姜玉珠:「哎呦,我給忘了,李同志給你留下了禮物,是個筆記本,在床上放著呢。」

想起周齊送她的主席徽章,姜玉珠心裡熱了熱。她想,她們或許以後再也不會見了,這段過往也只能成為回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