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片孤城萬仞山,春風再度玉門關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5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賢王繼位。

改年號為繼元。

太后,尊為太皇太后。

皇后順為太后,其他後宮貴人們都都尊為太妃、太嬪等。

仍在封地的南陽長公主,改稱南陽大長公主。欲回宮奔喪,卻被制止。以先帝召命,無旨不得出封地為由,拒。

雖繼位,行奉天典禮時還是出了岔子。才點燃的香燭的祭台爆炸,傷了一眾人。各地皆因未有傳位詔書等而有不服,加之祭台異常。傳言便是傳位不正。特別是幾位外藩之王多有微詞。

此次祭台爆炸案沒兩日便查出「真兇」。蕭承言被召進御書房時,連佩劍都未摘下。直覺便要被這飛來橫禍扣頭上。但新帝卻說出了另一人來。

「乃是......蕭承澤。」

「不可能。」蕭承言當即脫口而出。

「是嘛?七弟知道內情?要不怎知不是你五哥所為?」新帝話語中皆是譏諷之意。

蕭承言一時未說話。可還是輕聲回道:「不知內情。可......怎的也不該是五哥。」

「那不是你吧?你也是嫡子。甘心嗎?」

蕭承言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威壓。面上和身上卻是一動未動。新帝忽而自行否了道:「七弟。只你是朕親弟,朕只信你。縱使旁人來冤你,朕也是不信的。五弟雖也與你、我一塊在承元殿長大,但......畢竟與我們不是一位母親。他大殿之上公然質疑朕......」

「三哥。不會是五哥的。」蕭承言雙眉深深皺在一處。

「是他不放過我。除非......唉。也罷。到底兄弟一場,朕也不想做的太難看。」新帝從桌案上拿過一聖旨遞出。蕭承言並未接過。因不想放下手中佩劍。

新帝也仿若未見,只一把置在案桌上道:「那就大事化小吧。左右朕也無有傷。讓他封親王后,便回封地吧。無詔,不得回京......」

蕭承言未有他言。瞧著桌上那聖旨,想著,這該不會也是父皇之前擬好的詔書吧。

新帝又道:「先帝大喪,天下國喪。三年無樂不婚。身為皇子更該如是。累了七弟了,無法同常家姑娘相結連理。」

蕭承言瞧著蕭承繼為新帝,此番身穿龍袍坐在桌後故作悲痛說出這番話時,險些笑出聲來。雖忍住,但臉上已顯苦笑之意。

新帝仍道:「新喪期間,朕何嘗不是悲痛欲絕。七弟也是吧?七弟慣為父皇分憂。既然無法成婚,不如去替朕跑跑腿吧。」忽而一改語態,正色道,「撥,京城之外百里,臨城軍營兵調三萬。由瑞親王親率,去往西邊,橫掃祥親王所率叛軍,討伐之......以平內憂!」

「讓我去討伐,六叔?」蕭承言很是驚訝。

「從他舉兵反叛之際,已不是你、我的六皇叔了。」新帝一拍桌子。

蕭承言並不想去,新帝也瞧出,稍緩和些許道:「我知六叔曾對我們很好。但那都是小時候事了。權利腐化,早已變了。這次六叔遠在千里,還有防備。若是身邊人起兵謀反,例如。你五哥。那朕......可就沒麼好的天命,可應承天命了。你若不願便罷了。讓你五哥贖罪去吧。」

「五哥從未的練過武。更何況,領兵。您就算再行加他五萬人,只怕也......何況還是同六叔,那不是......」有去無回,四字蕭承言還未說出口。

新帝卻道:「你,朕信得過,下旨給你撥三萬兵馬。朕可信不過他,他不是有自己府兵嗎?能洞察於先,也都挺能耐的。想必也能以一敵百吧。」

蕭承言緊咬牙關,未有一句駁論。

*

事後出宮之時,蕭承言趁夜至常府,未曾道明,郕王蕭承澤也至。皆為眼下局勢和日後。

郕王蕭承澤免去客套,直言:「我會攬下白日賢王府人被擒的罪過。」

常衡當即否道:「不可。」

郕王卻道:「無有不可了。我已讓手下去你關押所在,將人斬殺了。不止常府。來我郕王府近旁的,瑞王府之側的。百餘人皆不能有活口。都由我人所為,才會徹底做實。」<="<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