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繼承的森林有山靈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繼江埡所在的失眠群成員來雞籠嶺採風一趟睡眠質量大大提高後,她又創建了好幾個群,接觸了許多因心理問題導致身體出現病症的人群,然後發起第二次雞籠嶺採風活動。

有了失眠群的先例,這次積極響應的人頗多,有三十餘人,其中還包括辛又嘉所在的高校的大學生。

不過這次辛又嘉多了幾個幫忙帶隊的幫手,她將整個採風團分成六組,每組六人,其中一人為組長。大活動是統一的,小活動包括採風路線每組都不一樣,由小組內部自行決定。

辛又嘉帶的這組都是她的學生,這群剛升上大四的學生正處於沒什麼課程,又要開始思考接下來是考研還是直接去工作的迷茫階段,因此帶他們來這裡採風,能幫助他們開拓思路。

習慣使然,這幾個學生來到景點後,並沒有立馬進入景區,他們想先逛一下外面的臨時攤位。

在這裡,他們看到了好幾個殘疾人,對方正在做一些手工飾品,如戒指、耳環、項鍊等。

辛又嘉一看,這些飾品的價格大部分都比她在鵬城時看到的要便宜,一枚青金石鑲嵌戒指在大學城的小集市要68元,這兒只賣19.9元。

有學生詢問對方這些材料都是什麼,而攤主只能用手比劃的時候,辛又嘉便知道對方大概是有言語殘疾的殘疾人。

不僅是擺攤點這裡,來森林公園遊玩的遊客里,也不乏殘疾人。

辛又嘉決定給學生們出一道題,讓他們試著去調查研究,為什麼雞籠嶺森林公園能受到這麼殘疾人的青睞。

其中一個學生說:「我知道,因為雞籠嶺森林公園的氛圍對殘疾人友好,比如之前上熱搜的張慶蘭,森林公園方面並沒有為了景區的形象就和稀泥,園長堅定地和自己的員工站在一起。」

也有學生認為:「我覺得是這裡的景色好,聽人說很多鼻炎患者來了這裡後,鼻子通了,哪怕聞到花粉也不會打噴嚏。」

辛又嘉出來打圓場:「好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是你們的作業,都自個完成去吧!」

其實這些學生的想法與實際情況相差不遠。

正是張慶蘭的事上了新聞後,有更多人把目光放到了殘疾人群體上面,而殘疾人也受到雞籠嶺森林公園的工作氛圍的影響,哪怕不能來這裡找工作,也能做點手工飾品在外頭擺攤,養活自己。

促進這件事落成的是人社局,因提出這個計劃的是胡澄的丈夫李懷,所以他也是作為了這個扶持計劃的負責人,跟城管部門爭取下來了幾個臨時攤位。

至於這些殘疾人所做的手工飾品,有一部分是他們自己上網學的,還有一些諸如竹編和草編的工藝品則是路引讓樹靈出個教程發給特殊教育學校作為學校將來的培養科目之一。

樹靈編的草鞋十分受歡迎,它不僅不磨腳,還非常舒適,合適在森林公園內遊玩久了腿腳酸痛的遊客。

不過經樹靈之手編出來的草鞋價格不菲(一雙三百多),很少有遊客捨得在園區內買,因此殘疾人所編織的草鞋就成了平替。

至於那些來旅遊的殘疾人遊客,其實跟雞籠嶺森林公園的種種「傳說」有關。

「傳說」的源頭之一就是李艷。

她的兒子陳杰有智力方面的障礙,原本是中度弱智,可他在雞籠嶺上班了近半年後,她發現他的情況竟然大有改善。

再去醫院進行檢查,結果非常樂觀,說他的情況雖然還不至於恢復到輕度弱智,但比同樣為中度弱智的殘疾人要好很多,可以嘗試放開手腳,讓他自主生活。

老李頭和李艷夫妻雖然還是有些擔憂他,但還是咬咬牙,按照醫生的說法,讓他自己去上下班。

第一天,李艷夫妻開著小電驢不遠不近地跟在陳杰後面。

陳杰中途被路邊的鳥給吸引了注意力,但才一兩分鐘,他就立刻想起了自己要做什麼,又走到路邊攔下了一輛攬客的摩托車,跟司機談好了價格,順利地到了森林公園。

李艷夫妻當場就落了淚,專門打電話給遠在學院勤工儉學的陳慈,末了又在家族群、姐妹群宣布這則喜訊。

在她的宣傳以及一群中老年人的親身體驗下,雞籠嶺森林公園能改善智商缺陷、治癒身體疾病的傳言就代替了各種保健產品在中老年人心中的地位,在各大小區、群聊中傳開了,因此吸引了一大批殘疾人來這裡遊玩。

路引:「……」

她發現雞籠嶺森林公園的旅遊開發方向似乎在無形中被遊客們給定下來了——休閒健身、康體養心結合的康養度假方向。

——

在森林公園緊鑼密鼓的安排下,中秋加國慶的八天長假終於到來。

小長假的第一天,陳慈早早地便出了門。

當她踏出家門,又緩緩地關上那扇鐵門而沒有任何阻攔時,她的心頭倏然間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