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但見一名小太監引著她的外祖母走過來。訝然之餘林苒快步走向霍老夫人,歡喜喊得一聲:「外祖母!」亦在電光石火之間,她心下已然明白,是太子命人去將她外祖母請來的。
太子帶她來外書房是因為這個?
太子是要做什麼?
林苒心中揣著疑問,當又瞧見自己爹爹以及太子太傅楊大人也被小太監請來外書房,越發驚詫。她在詫異過後隱隱意識到太子要做什麼。
不出兩刻鐘,林苒內心猜測可謂得到印證——
當初太子私下允諾過她的事,在他們大婚之後太子請來幾位長輩做見證。
那一卷細絹上曾經許下的和離之諾變成一封得過見證的和離書。
有太子印鑑為證的和離書。
定遠侯林景和霍老夫人瞧見這封和離書不無震驚,他們從未聽過、見過這樣的事情,既不解又感覺得到太子對林苒的這份心意。若非真心以待,太子怎會如此?否則如太子妃與太子和離歸家這般匪夷所思之事,單單論及皇家威儀也絕不會允許其發生。
身為太子太傅的楊大人十分鎮定,瞧著像對此事知情。
在太子提出以後未有隻言片語反對。
「此乃孤反覆思量以後做出的決定。」蕭照與書房內眾人道,「太子妃知情達理,若孤於國無愧、於家無愧,想來這封和離書便不過一紙空文。」
鄭重說罷,他將和離書交到林苒的手中。
林苒看著蕭照,對他這番君子之舉發自內心讚賞,莞爾說:「妾身對太子殿下頗有信心。」
起碼今時今日的太子誠意十足。
那麼太子之前所謂有所求,她定然會配合,盡力而為。
且以今日太子表現而言……
昨天夜裡他說不是有意不去承鸞殿變得可信,她可以不再計較。
送走楊大人、定遠侯以及霍老夫人,林苒留在書房。已經沒有旁人在,她便單刀直入問蕭照:「太子殿下昨夜曾說正事今日再議,不知現下可否議一議?」
當初在茶樓太子暗示過樂安縣主遭人謀害或另有隱情。
她那時也想過說不得太子的「有事相求」與桃源寺後山那個黑衣人有關。
不過那會兒礙著太子當初封口之舉無意深究。
如今倒有必要聽太子細說。
林苒直接,蕭照同樣沒有拐彎抹角。
他從書架的暗格里取出個匣子,打開後遞過去給林苒。
匣子裡躺著幾張紙片。
這幾張紙片皆有灼燒過的痕跡以致於上面的字跡難以辨別清楚。
「那日在桃源寺後山,孤率人抓捕一名奸細,不曾想你會出現在那裡。」蕭照對林苒說,「本欲藉此人順藤摸瓜,只可惜最終收穫的不過這麼幾片信紙,唯一能確認的便是朝中有人與外人勾結。」
聞言,林苒沉吟中問:「這奸細是哪國人?」
蕭照回答:「突厥。」
林苒看一眼蕭照,輕挑了下眉。
桃源寺後山挾持她那個黑衣人蒙著臉,不能確認長相,但交過手,她心裡是有一定判斷的。
現下太子明明白白說當時那個黑衣人來自突厥,也驗證她猜想。
而她的父兄鎮守邊關,直面的正是突厥。
「妾身在邊關生活多年,對突厥和突厥人有所了解。」
林苒笑,「難怪太子會相中妾身。」
縱然幾片碎紙,卻牽扯機密,若她沒有太子妃的這一層身份,太子斷斷不會讓她知道,眼下則再無忌憚,想來太子殿下已經暗中確認過定遠侯府沒有問題。
「不。」在林苒意料之外,蕭照否認她的話。
「桃源寺後山所見,孤認為太子妃機敏果斷、膽大心細,乃不二之選。」
林苒輕唔一聲:「妾身明白了。」
她笑吟吟看蕭照,「原來是太子很捨得妾身蹚渾水。」
誇獎之言在林苒口中變成這樣不憐惜她的說辭更在蕭照的意料之外。微怔之下,他無奈一笑,只無從辯駁:「唯望太子妃相助,有朝一日拔除這些奸臣賊子。」
「太子殿下客氣了。」
林苒彎一彎唇,「妾身與太子殿下夫妻一體,合該同心同力。」
在書房又停留許久,林苒才帶著和離書先行回承鸞殿。蕭照親自到廊下送她,看著她離去的背影,想起書房一番交談,想她如此通情達理,亦是心情愉悅。<="<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