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竹編娘子種田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40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過了會兒,終於又見那孫郎笑眯眯地上前來:「我夫人說了,一貫八可以,但咱們得立個買賣契。上面寫明,今日客官您以一貫八的銀錢買回去一頭小驢,並且全然知曉這頭驢子的傷病問題。日後這驢子在您手裡,無論是廢了、死了,還是拉不了重物幹不了活,都與我們家沒有任何干係。」

看來他們探討出來的應對法子,就是立一個買賣合同。

姜姀沒多想,一口應下:「自然可以。」

她相信沈獵戶。以他專業的眼光,既說了這頭驢子的腿沒甚問題,那後續也必不可能再與驢販子夫婦產生別的糾紛,立契於雙方都無害,不過走個形式而已。

孫郎取出紙、筆和墨汁來。這東西他在驢車上常備。不多數買了驢子這種大件牲口的客人,會要求他們出個買賣合契,為雙方的交易做個保障。

像他們這種出售健全驢子的,按照合契,得確保驢子在一月之內不病不死。反之,就代表從他們這兒出手之前,這驢子就是頭病驢。

知病賣病那是大忌。只沒想到,這回的合契,會用在保障他們自個兒的權益上。

孫郎雖能寫字,但一手字跡寫得和蝦爬子似的。契是立起來了,但那上面寫得歪七扭八,不仔細辨認都不知道他寫的為何。

宋衍便照著他寫的那些,謄寫了一份出來。這樣一式雙份,雙方各執一份,在上面按下指印,這買賣合契就算立成了。

姜姀付了銀錢,從孫郎手裡接過縴繩。想了想,又將這繩子,遞到李秀婉手裡:「秀婉姐,你帶著它熟悉熟悉路?我還有許多東西要採買,咱們三家人,不如分開行動。到時快天黑,還是在老地方集合。等天黑,再一齊去吃宵夜。」

接過姜姀手裡的繩子,李秀婉難掩興奮,摸了又摸小驢的鬃毛,道:「就這麼說定了。」

幾人來到稍僻靜些的地方分好銀錢,之後便散開了。

買完驢子,姜姀這家分到一貫三百九十四文,加上之前存下的約三百五十文錢,攏共一貫零七百五十文。

於是興沖沖地,先去了早就規劃在採購清單里的布品鋪子。

這幾日擺攤擺得熱火朝天,加上縣城裡人多燈火足,倒是一點兒沒覺得這天氣有多冷。可每每返程時候,剛站到山腳下,就能體會到山裡的寒氣逼人。

因此對做冬衣這事兒,姜姀心裡還挺迫切的。

本以為這會兒會有不少人,為了趕製新年的新衣集聚在鋪子裡。沒想到臨近年節,外頭熱鬧非凡,布品鋪卻是冷冷清清。

賣布的店家已經安上半塊門板,打算關鋪子走人了。

一問才知,要做新衣裳的那些人家,早就已經將布料、棉花採購好。像他們這樣,踩著大年尾巴來的少之又少。

但既然客人已經上門,店家還是笑眯眯地招待了他們:「棉一兩六十文,布一匹一貫錢。小娘子打算採買多少?」

姜姀琢磨了一番。棉花不算太貴,這個價錢在她的意料之中。只是這個布,摸著不算柔軟,編織得也不算密實,要價這麼高,也不知道貴在了何處。

店家解釋道:「此乃從萊州進來的端布。官府對其定價有要求,最低也只能做到這個數,咱也是拿它沒辦法吶。」

於是姜姀只能退而求其次,又問了問熟悉的苧麻布的價錢。

「四百文一匹。」

「可是又漲價了?」

店家無奈地點了頭:「這不是打仗的緣故麼。北邊戰亂,連帶著連績麻繅絲的婦人都少了。於是從進價起就漲得離譜,咱也是沒辦法。」

姜姀只恨當初沒有早些攢夠錢。這掙錢的速度,都快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了。

心下隱隱有些不安。她從和平年代穿來,半點兒不懂這些與打仗相關的事宜。總覺得北方戰局不利,要不然不會鬧成這般。

側身看了眼宋衍,果然見他面上的表情也顯出凝重來,看來她猜得八九不離十。

可惜打仗事關國事而非家事,偌大的王朝都做不好的事情,她這個市井小民,即便心有擔憂,卻也只能緊著過自己的小日子。再多想旁的,杞人憂天,徒添煩惱罷了。

眼下要緊的,還是買布的事。

她想了想:「可否只買半匹?」

店家卻笑了笑搖頭:「娘子出去打聽打聽,在咱們這裡,哪有買布只買半匹的道理。」

宋衍道:「就買一匹吧。反正日後做衣裳也有需要,買回去的布匹也不會張腿跑了。好好存放著,到了夏日裡,再需要裁製夏衣,便無需再往山下跑了。」

「郎君說得是。」店家依舊微微笑著。

姜姀沒再猶豫,便把銀錢給了。

買了一斤棉花,合計六百文。都是彈好的,到時直接往衣裳里一塞就成。再添一匹布頭,正好一貫錢。

這幾日的勞累,眨眼就只剩下七百餘文,說不心疼是不可能的。但想想落雪天氣,要能有棉衣加身保暖,勢必會比只有芒草花的冬衣暖和不少。<="<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