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方才已經說起擺小食攤的事兒,就覺得,這回做的竹編還是得盡力多賣點兒。
要不然光憑那一成的抽成,還得兼顧幾人日常的飯食,李秀婉要攢到猴年馬月,才能湊齊擺攤的啟動資金吶。
眼看大集的時間將要過半,還得留下最後一日用來採買年貨。顯然今日的盤點,只粗粗地估量並不足夠。
慶幸今日因著在李秀婉那兒吃晡食,山腰上留下來的人多,便每人分了兩個挑筐,各自數了數餘下的貨數。
一刻鐘過去,合計起來,還餘下魚簍包七十九個,竹簸箕十個,竹篩子十三個,竹筐十五個,背簍十二個,元寶籃七個。
帶出去的水墨竹燈倒是被全數賣完,因著大多客人都是批量採購,反倒成為這些貨品裡頭最好賣的一種。餘下的,也就是在家門前放著沒挑下去的,還有整六十個。
剩下還有竹斗笠六個,竹編螞蚱兩個,竹編球兩個。這些零碎的小物件,大多被姜姀當作搭頭送出去,只能大略地回個本,掙不得多少餘利。
至於今日的進帳,姜姀在數完自己面前挑筐里的貨品後,也借著油燈數了數。
本以為今日賣得會比昨日少,沒想到算了才曉得,銷售額與昨日幾乎持平,還是在沒有彩石貼補的情況下。
除開買炸果子和紫蘇飲子的消費,合計起來,一共一貫四百八十文錢。也就是說,實際賣出去的貨物,應該比昨日賣出去的還要多。
果然八卦祭天,法力無邊吶。
蘭英嬸從挑筐前直起腰杆:「阿姀,你說咱們這樣,還需要為明日的夜市做準備嗎?」
「當然要。」姜姀道,「只是竹簸箕、竹篩子一類的實用品,在夜市那種休閒討玩的時候,怕是賣不出幾個。但魚簍包、元寶籃之類,專為街上娘子打扮準備的背包,在那會兒肯定能有市場。咱明日要是人力夠,就將所有的元寶籃和魚簍包都帶下去。其他的倒是可以往後稍稍,實在賣不完,自家留用也成。」
在旁站著的李貴生又問:「那咱們明日的吆喝詞要改嗎?」
「既然今日的我們這組的吆喝詞和沈叔那組的都好用,就沒必要再針對故事做什麼變通。畢竟每日逛集的不可能是同一批人,這故事於那些新客來說,還是極新鮮有吸引力的。」姜姀話音一轉,偏了下頭,「但你的不行。既然已經被人戳破,就圓不回去了。容我今夜裡好好想想,明日一早下山的途中,再教你一段新的吆喝詞。」
三家人自此便作鳥獸散。
合上院門,姜姀簡單洗漱過,躺到了床上。卻沒有立馬入睡,而是為了新一日的吆喝詞絞盡腦汁。
李貴生原先的吆喝詞,與她和蘭英嬸喊的略略有差,講的是一對非親兄妹為愛私奔的戲碼。
現在想來,或許因為這是古代,表兄妹、表姐弟之間喜結連理的不少,或許對於兄妹情事的包容度就更高。聽起來,也遠沒有丈母娘和女婿,老丈人和兒媳婦的那種事情來得抓耳。
這般想著,或許就該祭出這個故事的原版,店家帶小姨子跑了,才更有說服力。畢竟這個抓馬的原版故事,在她上輩子,可是風靡了好一陣子的網絡熱梗。
能在一眾網絡梗中炒出熱度,就一定有它火起來的道理。
至於明日夜市具體要做的事情,她心中也有了盤算。就等著看他們白日的銷量如何了。要是能順著這兩日的勢頭發展下去,在第四日將餘下的貨品清空,應該不成問題。
翻了個身,姜姀酣然入睡。
一早,沈獵戶起得也沒前兩日積極了。到點來時,天已經蒙蒙亮。
好在白日要帶去縣城的東西都已經準備好,起床抹了把臉,挑起擔子立馬就能走。
因著夜市的緣故,李秀婉和兩個孩子也想湊這個熱鬧,便也收拾了一齊下山。
等走到縣城,李貴生的吆喝詞也背好了。一路上帶著李秀婉和孩子們,絮絮叨叨地念了一遍又一遍。
連與哥兒和霜霜這兩個小毛孩子,都能給店家帶著小姨子跑了的故事倒背如流。
這回傳授得那叫一個天衣無縫。要還吸引不了那群愛聽熱鬧的客人,那只能說,天意如此了。
到了縣城,昨日那番擁擠的景象在主街上重現。平白消失的攤位,也並沒有被擺回去。
姜姀大膽猜了猜。攤位在劃線範圍內,受官府直轄管理。那些官兵或許真不知情,卻不意味著,這事兒與官府脫得了干係。
至於官府是出於什麼原因,要連夜對攤位進行管控,她便思忖不出來了。
依照在山道上做好的分工,今日還是照著昨日同樣的叫賣法子。每一家子為一組,順著人流往居住區走,再跟著人流回來。
可今日的叫賣,自打一開始,就讓姜姀察覺到了不對勁。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