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靠種植火爆星際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用來種蔬菜糧食一類比較合適,大面積種植要考慮到機器是否方便進出,後續運輸也要考慮到。

樹木最好是種在山坡上,附近山坡也有好幾座。

果樹最好是種矮坡,到時採摘,運輸也方便。

只是偌大的一個星球,各處地勢不同,需要合理規劃,就必須要有一份詳細的規劃書。

最重要的是,星球定位是什麼。

是要做旅遊星,還是生態種植星,商業購物星,或者是居住星,定位不同,發展方向也大不同。

衛國良最多管理過公司,一個星球的規劃不在他的能力中,小片區域他還是可以做到的。

葉玲則是成日跟植株打交道,問她什麼地方種什麼植株她可以頭頭是道,規劃星球太難為她了。

讓衛東負責安全防護他還能做到,規劃星球發展,頭都大了。

衛檸雖然有點想法,但也只是設想中的,星球發展不是簡單的事,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

最後只決定了星球的定位,以生態種植為主,旅遊為輔,定下了星球的名字——綠星。

其實衛檸更想叫藍星的,但想到容易聯想到地球,就沒有說,反而是衛國良取的綠星全票通過。

既然決定了綠星的發展方向,剩下的就是找專業人士來規劃了,這些都不需要衛檸操心。

她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剩下的種子播種下去。

他們已經決定以現在的位置作為以後定居的地方,小屋那剛好背靠矮坡,可以在那建房。

前面作為今後的種植地,後面的山坡可以種果樹一類,附近方圓幾里內都屬於他們家的私人領地,不對外開放。

雖然聯邦不會幹預私人星球的發展,但不代表會無視,一個星球真正成長起來後它的價值觀是不可預估的。

到時候肯定會想要分一杯羹,沒有強大的後台,很容易被瓜分了,等有了足夠的底牌,才有說話的權利。

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此時衛檸正在看衛東研究機器人。

衛國良這次買的機器人是霍氏集團旗下公司製造的,霍氏集團旗下產業眾多,即便之前出現事故,也依舊撼動不了它企業頭的地位。

這批機器人是霍氏去年研發出來,專門用於種植方面的,功能種類多,只需要輸入指令即可,每天可以長時間工作12小時,只需要一天一塊能源石,使用壽命可達十年,價格也高。

是衛國良花了大價錢,走了不少門路才訂到的,有傳言說,霍氏集團研發這種類型的機器人,是否有意進軍綠色種植行業?

至於霍氏是否要發展種植業,衛國良是不知道的,現在他是忙得恨不得一個人當兩個用了。

這些天他一直在找一個合適的規劃師,找了許久都沒有人選,不然就是一聽到他要建設荒星就直接拒絕了。

每年聯邦人口基數不斷增加,人類可生存星球居住壓力不斷加大,長趨勢發展下去,會造成可居住星球爆滿,環境,經濟等各方面難以支撐,尋找更多可居住星球和建設荒星是必不可免的。

聯邦所在星域大大小小上千顆星球,被發現的可居住星有也不過六百顆,而發展成熟的大小星球不過上百顆,在聯邦人口基數以億萬為單位的數量,顯得擁擠了。

像首都星這樣繁華的星球 也不過十顆,每年人口還在不斷增加。

但建設荒星所需花費太大,前期投入是沒有收入的,政府並沒有大力支持,反而是放在尋找可居住星上。

這些年,研究院一直在研究建設荒星的可能性,讓荒星恢復生態環境,從而達到可居住條件,所需投入費用是個龐大數目,所需時間更不能預估。

所以哪怕知道,能夠成功規劃並建設好一顆荒星能夠帶來的名聲是不可估量的,也沒有人願意去做,對他們來說,這太久遠了。

衛國良光腦都快打爆了,也沒個人選。

這邊,衛東搗鼓了半天,跟著使用視頻來回看了好幾遍,也試了不下十次,終於成功了一台。

根據衛檸提供的數據,把需要的數據輸入功能版塊上,並保存,啟動開關,機器人就開始了工作狀態。

也可以提前設置好工作時長,保養時間,以及指定的停放位置,機器人工作完成後,會自行回到指定位置,等保養時間過了,又繼續工作。

衛檸饒有興致的看著機器人挖地,不得不承認機器人的效率比人工快了不止兩倍,還不用擔心機器人會偷懶 ,更不需要支付工錢,只需要一個容身之處,以及足夠的能源石,就可以擁有十年的使用權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