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並未意識到香料之事已經暴露。
岐國國王越想越氣,卻毫無辦法。
「慢慢來吧,總會老實的。」
實在不行,就全都殺了。
岐國國王眼神越發冰冷。
已經返回廣寧衛的祝亞等人,早就好好睡一覺,然後把見聞全都說了一遍。
祝亞最後道:「岐國百姓,比梁國人還要慘上百倍。」
他們不管真信,還是假信,都必須無償為岐國國王付出,否則就會被所有人責難,成為岐國最底層,任誰都會欺辱他們。
這種情況下,只得全民都當信徒。
紀楚聽著,微微嘆氣。
極端蟹腳是這樣的,完全泯滅人性,成為牟利工具。
「大人,咱們不能看著不管吧。」祝亞忍不住道。
他跟著紀大人多年,去過許多地方。
倘若這是平臨國的地方,根本不用多說,他們肯定會出手整治。
但那是關外小國,這麼說,會不會讓大人為難。
「還有,我們暴露之後,梁國沒有找您麻煩吧。」
這是祝亞他們最擔心的事。
紀楚笑:「放心,梁國不僅不敢找麻煩,已經開始自查了。」
現在的梁國,自上而下開始改政,對於農具鐵器的使用開始放寬。
若不這樣做,梁國百姓都要跑光了。
從祝亞他們離開梁國之後,這些百姓陸陸續續出逃。
剛開始還背著人。
但自從第一批梁國百姓在昌河州安家後,再把消息送回家鄉,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明明昌河州距離梁國並不遠,但情況卻是天壤之別。
第一批過來安家的百姓,剛開始戰戰兢兢的,正好碰到廣寧衛的士兵。
得知來歷後,便把他們交給州城書吏們處置,就在距離州城不遠的縣裡,幫他們安了家。
那地方人口並不算多,所以有什麼熱鬧都喜歡過來圍觀。
看到梁國百姓的情況,本地人忍不住罵道:「那梁國國王那樣狠?那麼多土地不讓你們種地?」
「收如此高的稅,是不是要上天啊。」
「太可憐了,放心吧,咱們這就缺人,人多熱鬧啊。」
在本地人的熱心幫助下,不少梁國百姓放下戒心,開始新的生活。
看著本地人種了麥子之後,開始種棉花,而且彼此交流種棉花的心得,甚至跟他們講:「今年有些晚了,而且棉籽不夠多,等到明年,你們應該也能種上棉花。」
當真?
只這一句話,就讓這些梁國百姓心動。
棉花是什麼東西,他們不可能不知道。
放在梁國,只有國王跟貴族才能擁有。
平臨國這邊,很多嗎?
棉花的事還沒消化完,就聽說給梁國國王建火炕的工匠們回了廣寧衛。
又聽說,等這些工匠們歇息半個月後,奉知州的命,去給昌河州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修火炕。
只要那家出少部分的銀錢就行,剩下的官府承擔。
真的假的?
火牆火炕,也是梁國國王跟貴族才能有的啊。
官府怎麼還幫忙承一部分銀錢?
「是騙人的吧。」
「怎麼可能。」
剛剛還笑嘻嘻的本地人立刻不高興了:「你不能這樣說我們紀知州!」
其他人知道前因後果之後也不高興。
還好有明事理的,立刻道:「他們剛來,不知情罷了,等在這時間長了,自然而然明白,紀知州說的話從不食言。」
知道說錯了話的梁國人連忙求饒。
讓他沒想到的是,這些昌河州的人非常講道理,明白他們的顧慮後,甚至認真解釋。
本以為他們會直接把大家打一頓。
實際上,人家不是那么小心眼的。
平臨國,昌河州。
似乎真的有些不同。
等他們分到荒地,用極其低廉的價格租到農具,對這地方的歸屬感更強了。
明明是一樣的土地,甚至方言也差不多。
為什麼大家的日子那樣不同?
而且給梁國國王修建火牆宮殿的匠人們,真的到昌河州各縣來了。
之前縣令們已經統計過,本地年過六十五的老人到底有多少,具體的居住地址又在哪。
匠人們拿到這些信息,便分批次去各家設計火炕。
因為這事,有些被嫌棄年紀太大的老人家,甚至被子女親戚們爭搶。
只要老人家在自己的房子裡,那火炕就能建到自己家啊,官府還出大半資金,這種好事簡直就是天上掉下餡餅。
當然,這種情況也是少數,官府都會一一查明真相。
畢竟想要糊弄紀大人,那是萬萬不行的。
甚至就連他們這些移居過來的梁國人,都被問了一遍。
可他們倉皇過來,家裡有老人的,多數人都不會搬遷至此啊。
也就有一家極為孝順的,兄弟姊妹幾個,換著背,硬是把老父親老母親背到此地。
而這一家,也成了名為梁家村村落里,唯一一個能建起火炕的人戶。
平臨國拿他們當自己人?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