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真的讓梁國百姓來投奔昌河州了。
昌河州確實需要人口,也不能這麼挖牆腳吧?
可是聽了他們的經歷,又聽了那梁國一個小國國王,如何修的奢靡殿宇,鄧將軍他們稍稍嘆氣。
這事他們聽說過,卻沒想到如此嚴重。
「你們,你們還收留我們嗎?」
鄧將軍只好跟傳話的士兵無奈道:「收留吧,來都來了。」
人是留下了,但他還要跟紀楚說一聲,才能往關內放。
等紀楚那邊很快回了消息,鄧融無奈。
紀楚啊紀楚。
你怎麼不提前說一聲呢!
主要是紀楚也沒想到,梁國百姓會來的這麼快。
最關鍵的是,沒想到祝亞他們在岐國暴露的更快!
要是放在往常,這些零零散散的百姓來就來了,邊關不會多問,他們直接留下即可。
可現在,岐國國王的聲討信件,跟梁國百姓跑到廣寧衛,正好撞一起了。
讓人想否認都很難。
有些事不明說就罷了。
擺在檯面上講,那事情就有些嚴重。
往小了說,是挖人家牆角,搶人家百姓。
往大了說,則是破壞兩國關係,倘若讓其他國家的人知道了,必然會引起恐慌。
「住」在大國旁邊本來就不易,稍有些風吹草動,就會提心弔膽。
現在人家都挖你家百姓了,要是還能坐得住,那還得了?
好在老祖宗還有四個字留給他們。
紀楚思前想後,寫到:「弔民伐罪。」
這話出自孟子,意思是慰問受苦的百姓,討伐有罪的統治者。
大白話一下便是。
是你們國家統治者對百姓不好!
我們是幫百姓們討伐你們的!
誅其罪,吊其民,如時雨,民大悅。
看到沒,討伐你們,誅你們的罪,如同及時雨一樣,百姓會非常高興的。
鄧將軍看完前因後果,還真被紀楚說服了?
那自然沒有。
不過他認同紀楚跟祝亞的觀點。
梁國岐國的國王若真的如此苛待百姓,視百姓如牲畜家奴,是該被討伐。
這些就算了。
鄧將軍不太高興的是。
岐國國王扣了祝亞等匠人,還要跟他們談條件。
這點實在不妥。
鄧將軍本想跟紀大人把這事解決,儘快把自己人接回來。
誰料紀楚卻道:「此事要上報朝廷。」
這種事肯定是要報給皇帝的。
畢竟扣押了自家工匠。
而且總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
鄧將軍這種堪稱溫和的主和派,都覺得岐國扣下他們匠人,實在欺人太甚。
要是把消息送到京城,那邊必然也會生氣。
兩人商議過後,分別寫了文書五百里加急送回京城。
不過還扣留在岐國的工匠,同樣需要他們去看看情況,確保大家的安危。
「讓李紋紀振去吧,他們跟祝亞很熟悉。」
得到命令的李紋紀振立刻出發,去往隔壁岐國。
可此時的岐國卻是極為緊張。
明明他們是扣人的那一方,比之紀楚的氣定神閒,頗有些手足無措之感。
岐國國王等人,也就是從平臨國逃過來的這些人,日日都在因為這件事爭論不休。
「咱們真的要跟平臨國談條件?」
「這不合適吧?」
「以他們那邊的脾氣,只怕不會忍。」
「他們肯定在乎這些工匠,我們這麼扣著,萬一惹怒他們怎麼辦。」
「再去些吃食美酒美人,好平息這些人的焦躁。」
實際上的祝亞等人完全不著急。
他們明顯看出來岐國國王等人的色厲內荏。
只是他們鬧不明白,本地百姓如何如此崇拜國王?
至於送來的美食美酒美人,他們也只留下前者,後面的原封不動再退回去。
就在岐國等人焦躁不安時,廣寧衛才有人姍姍來遲。
過來送信交涉的,正是李紋紀振。
李紋身後背著火銃,看著就嚇人,過來之後直接道:「為何要扣我們平臨國的匠人?」
那岐國侍衛知道火銃的厲害,趕緊後退:「是你們的人先惹事,想要誘騙我家百姓離開!」
「這些話就不必說了。」李紋直接道,「現在就把人放了,便相安無事。」<="<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