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間,紀楚還收到薛明成薛大人的來信,說他好一招禍水東引。
同僚都在埋怨,說浙東佃戶都不跑,實在是讓本地其他知州知府難堪。
又隱晦說,你給皇上夸的海口,難道就不怕食言?
紀楚心道。
我是說開疆擴土,卻也沒說什麼時候開啊。
總之先把這地方發展起來再說。
許閣老同樣來信,不過許閣老多是夸的。
說內地的田地少,早就是弊病,沒想到紀楚能找到解決之法,確實不錯。
還讓他放心即可,朝堂上有他們在,不會讓他受太多詬病。
如今的許閣老可是什麼都不怕的。
要說他以前對先太子還會心軟,對如今的皇上,卻是一點也不會。
再有,便是曲夏州的信了。
曲夏州信件厚厚一摞。
畢竟是他根基最深的地方,跟他交情深厚的人也不少。
尤其是小宋訓導,把如今數科聯盟的消息都說了一遍,最後道:「數科聯盟,只怕會發展到無可比擬的地步。」
誰讓這東西太好用了。
隨之而來的,也是各種物件的疊代。
有的好用,有的只是噱頭,但不影響總體的進步。
最後則是景大人跟滇州府那邊的信。
棉花路基本已經竣工了。
那邊冬日不用停工,估計年後二月份,就能正式通行。
為了這條路,可是花了國庫不少銀子。
所以滇州府的棉花稅,必然要交給國庫一大部分的。
為此,當地的棉花種植迅速擴張。
等到五月份,滇州府棉花就會由這條路,運出大山,運到京城等地。
大批量的棉花運出去,這會改變多少人的冬天,單是想想,大家就覺得高興。
綿綿戳戳爹爹的臉道,爹怎麼笑成這樣啊!
不過爹爹好厲害!
昌河州的冬日一天天過著。
這個年節註定熱鬧。
一個是來了不少親朋。
二是紀振跟白嬋嬋婚事將近,日日都有人在宅子裡走動。
不過到了臘月,大家才明白這昌河州的冬日是個什麼樣。
白嬋嬋的娘家人還道:「都說曲夏州已經夠冷了,但跟這裡比起來,還是不一樣。」
在曲夏州的,十一月還能出門,臘月穿上厚棉襖也能走動。
可昌河州這邊的臘月,大家都貓在家中,除非必要,基本不往外面走。
不過這樣也好,湊在一起說說家常,也算熱鬧。
大家也儘快趕製大婚需要的物件。
紀振跟白嬋嬋自然是最忙的。
紀振還靠著些年的月錢,在衙門附近購置了一處小宅子,這宅子之前就裝了火炕,等到成親後,就能住進去。
為了收拾這個宅子,臘月他也在外面走動。
白嬋嬋家人看著,自然沒話說,也心疼他太冷,直接去街上鋪子裡,買了兩塊最好的皮子。
這般其樂融融的氛圍下,很快就到正月二十。
因是知州的侄子成親,來湊熱鬧的人不少。
婚事的場面熱鬧又喜慶,看得人心裡暖洋洋的。
這好像給漳興四年,帶來一個好的開始。
聽著喜慶的禮樂,再看著熱鬧的迎親隊伍,即便是圍觀的人,都能感受到這份喜悅。
今年,日子一定會更好吧。
隨著新一年到來。
昌河州果然有了新的變化。
首先傳來喜訊的,是紀楚一直關注的兩處養殖場。
「成功過冬!」武掌柜跟皮貨王家的,興高采烈地同紀大人講,「還是您的方法好用,趕緊在附近建了火炕,那溫度極合適,兔子都生了兩窩。」
武掌柜他們幾乎是在養殖場過的冬。
眼看著寶貝兔子生了崽,再看水貂也照常吃喝,高興得不知道說什麼好。
「看這些東西,可比我家兒子都精貴。」
「誰說不是啊,小心翼翼伺候,才把小東西們養活了。」
對於養殖行當來說,最難的過冬都渡過,給了他們十足的信心。
不出意外的話,等天氣一暖和,本地的養殖場就會遍地開花。
「就是有一點。」武掌柜如今也跟紀大人客氣,直接說出自己的顧慮,「水泥太貴了。」
水泥價格高,這點大家都知道。
畢竟本地沒有水泥作坊。
昌河州之前對這東西也沒什麼需求,故而建不起來,大家也買不起。
可現在不一樣,武掌柜跟皮貨王家,去年咬咬牙在養殖場裡鋪設一點水泥,就發現這東西的好處。
便於清潔,還能隔絕溫度,甚至冬暖夏涼。
水泥如果便宜一點,他們肯定會大面積使用。
問題就是,太貴了。
紀楚稍稍點頭,他知道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