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他家來說,紀振爹娘親自過來,則頗有些驚喜。
再看著他家爹娘帶來的金項圈金鐲子做見面禮,更是意外。
都是紀振他爹娘這些年攢的,本想著孩子有啞疾,故而備得充足些,當時也沒想到二兒子在軍中還能闖出一番事業。
更沒想到,未來兒媳竟然這樣有本事。
原化州那邊,也分到了滇州府送去的棉花籽,只是會種的人不多。
但凡會種棉花的,走哪都被捧著。
白嬋嬋的兄嫂,對這樁婚事同樣沒意見。
他家祖母還一直說好,畢竟是紀大人的侄兒,還是他們見過的年輕人,做事認真靠譜,還頗有俠義心腸。
總之雙方都帶著善意,自然能說到一塊去。
白嬋嬋則看著金燦燦的大金鐲子,頗有些不好意思。
趁著冬日公務少。
兩人的婚事正式提上日程,這也給昌河州的衙門添了些喜氣。
相信昌河州的冬日,也會越來越好的!
第129章
按理說, 紀振白嬋嬋,李紋張靈的婚事,可以在同一時間辦。
但張靈靈的身份問題, 只能把事情延後,不過兩人都是豁達之人, 李紋還道:「正好學學, 到時候我們也知道怎麼行事。」
李師爺跟李娘子早就把靈靈當自己的人看待,紀楚之前做火炕, 同樣有她的份。
所以紀振跟嬋嬋婚事,她也跟著幫忙。
要說學一學, 也確實沒問題。
古代成親,多半都是一個地方的人,風俗習慣都差不多。
可這裡情況不一樣。
振哥兒是原化州人士。
嬋嬋為曲夏州的人。
他們又在昌河州成親。
這婚俗確實很麻煩。
好在男女雙方都在遷就。
之前紀大嫂見面就送的鐲子,便是曲夏州的風俗。
那邊的風俗還要備下禮盒果酒,送到女方家中。
女方若答應,再回贈妝奩。
男方的風俗則是必有紅氈, 到時候哪裡都用得到。
用人用物都極多。
再加上昌河州本地風俗, 還要送豬兼拜祖先。
總之種種風俗, 都要兼顧到。
好在原化州男方家裡來了人,曲夏州女方家裡也來了人。
本地則讓禮司出馬, 務必要把兩人婚事辦得順利。
這種風俗大融合原本很容易鬧矛盾。
可雙方都不是找事的人, 加上中人還是紀楚, 更不會有問題。
只是紀楚這個中人並不管事, 一切都是樂薇操辦。
他頂多在旁邊看看單子, 誰讓衙門還有許多公務要忙。
幾方人聚在一起,不是在說曲夏州那邊的事,就是說原化州的改變, 頗有些其樂融融之感。
其實不止衙門如此。
下了雪的流放駐地也是這般。
被流放過來的犯人,來自五湖四海,以前又都是殷實人家,對年禮習俗很是重視。
故而一入冬天,各種習俗都拿了出來,雖說一切從簡,可還能看出各地過年不盡相同。
如今的昌河州,已經融合了不少地方習俗。
本地人看個熱鬧,倒也不排斥。
反正你們過你們的,我們過我們的,只要日子越來越好就成。
大家各忙各的,反正互不耽誤。
紀楚最近在忙的,跟今年新成立的畜牧司有關。
從五六月份開始,畜牧司正式成立。
下面一隻兔子養殖場,一個水貂養殖場。
因為有專業人員的參與,情況一直不錯。
但進入冬季,便是這兩個養殖場最重要的坎。
過冬。
還是昌河州的冬天。
如果能把這個冬天過去,就說明他們的養殖行當,已經成功大半了。
紀楚跟李師爺等人去兔子養殖場時,就發現武掌柜跟皮貨王家都在這。
按理說大冬天的,正是皮貨生意極好的時候。
他們守在這,可見其心中憂慮。
「今年昌河州不過收穫了二百畝的棉花,皮貨生意就比往年差了許多。」
「本來打算今年買皮貨的客人,或者攢了銀錢的客人,如今寧願跟往年一樣硬扛著,也不想購置皮貨。」
大家都知道,明年昌河州肯定不缺棉花。
所以打算買皮貨的全都不買了。
反正往年也在挨凍,不如再凍一年,明年種棉花,買棉衣。
這個想法確實可行,把買皮貨的錢省下來,做什麼不成啊。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