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縣裡派去的農人, 更是傳來好消息。
棉花種是真的,教他們種棉花的夫子更是厲害。
反正大家等著好消息吧。
頂多一兩年時間,大家都能穿上棉衣!
這樣的消息,足夠讓大部分人重拾希望。
只要有了棉衣,冬日就不會那般的漫長了。
可紀楚知道,高興的一直是大部分人。
還有一小部分靠著獸皮買賣的獵戶商戶並不高興。
這事他心中早就有數。
到昌河州之後, 劉知州就同他講過獸皮買賣跟獵戶們的生計。
一直都說, 這地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本地人靠著漁獵為生,並非胡亂講。
雖說隨著時間推移, 昌河州來了不少種地為生的農人, 可漁獵為生的人不在少數, 至今也能占個四分之一。
即使再把采山珍的, 以及捕魚的人去掉的。
單純靠著狩獵為生, 做皮貨買賣的,也有兩三萬人,都是靠這個行當吃飯。
劉知州講:「靠這個吃飯, 必然會忌憚棉花。」
「即使他們知道棉花是好東西,甚至自己也想用,但影響到生計,那也沒辦法。」
祖祖輩輩靠著狩獵為生,然後告訴你,有更好的東西代替獸皮,你辛辛苦苦獵的獵物,還有靠著技術製成的好皮子會降價。
那會是什麼感覺?
這個時候要同他們說什麼?
說大道理,講昌河州發展必須依靠棉花,這是發展本地的基石?
講什麼天花亂墜的犧牲精神,犧牲一個行當,損失一部分利益,讓更多人受益?
要格局大一點?
這都是瞎說。
紀楚也道:「事關生計溫飽,跟格局大不大沒有關係。」
當然,即使如此,不管是劉知州,還是紀楚,都會繼續推進棉花。
可這也不代表,要放棄獵戶們的生計。
對此,紀楚在去年巡視各縣的時候,心裡就有數了。
趕在年前給薛明成寫信,讓他「送」一些養殖好手來昌河州。
此時昌河州的獵戶,以及靠著皮貨生意過活的兩三萬人,確實非常擔心。
年前那會,廣寧衛傳來「好」消息。
滇州棉在昌河州種成了!
這消息對獵戶們來說喜憂參半。
對那些保守點的獵戶來講,就是一番謾罵,什麼棉花,也能跟皮貨比?!
對稍微明白一些的獵戶講,知道上等皮貨的買賣,基本不會受影響,可下等皮貨肯定要滯銷。
問題是,山間林子雖大,也沒有那麼多好皮子給他們獵啊。
多數獵戶,還是靠低端皮貨生活的。
低端皮貨跟現代人想得不太一樣。
現代依靠養殖業,或者仿造行業,造出來的皮草,不管真假,都是皮毛順滑稠密。
野生動物跟養殖的不同,根本不可能像現代人認為的那樣順滑油光,多數皮貨並不算好。
拿家養貓跟流浪貓對比就知道了。
那皮毛情況,就是完全不同。
再者,山上的獵物飢一頓飽一頓,不餓得皮包骨就不錯了,哪有什麼那麼多上好皮貨。
所以大部分獵戶的買賣,基本都是下等皮貨,主打一個賺不到太多錢,但也餓不死的地步。
而購買下等皮貨買家,自然也不是什麼有錢人。
如果有了更便宜的棉花,這些買家會做什麼選擇?簡直不言而喻。
再說直白一點。
高端皮貨市場,不用擔心其銷量。
放在現代也是一樣,最高端的皮草,一件大衣,用到千隻紫貂身上最柔軟的皮膚也大有人買。
中低端時常,則會被棉花取代。
尤其是棉花並不算高的價格,加上紀楚等人一直在儘量平衡棉價。
勢必會完全替代低端皮貨。
有個非常明顯的例子。
那就是西北關外的戰爭,也有皮貨的原因。
對於這種情況,身在其中,做低端皮貨買賣的兩三萬昌河州百姓,必須考慮到。
用另一句話解釋,那就是百萬槽工衣食所系。
所以去年棉花種植成功,這兩三萬人就頗有些憂慮。
等到今年正式種棉,各地老農還被派過去學習,這份憂慮自然增加。
昌河州五個最厲害的皮貨商人,如今面對平日合作的獵戶,甚至遇到同行,都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
其中州城最大的皮貨商人武掌柜,在家裡的時候就唉聲嘆氣。
他們祖上好幾代,都做的皮貨買賣,也是老本地人了。
沒想到會折在這裡面的。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