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水泥作坊遲早要建。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紀楚忍不住嘆口氣。
要說一地之長,他不是沒當過。
但一個安丘縣能有幾個官吏,稍微賺點銀錢,就夠縣衙吃喝的了。
可整個昌河州,情況還是不同。
也就廣寧衛暫時不用管,那裡的花銷都由朝廷供給。
其他十二個縣,還有州城本身的花費,就要靠他們自己的帳目銀錢。
說起來,他所在的地方,已經很久都沒為銀錢擔憂過。
來到昌河州,頗有些一朝回到解放前的感覺。
不管怎麼樣。
開荒,還是要開的。
這件事不能耽擱。
只是方才工司主事一說水泥作坊,就勾起紀知州的「傷心事」。
怪不得之前跟曲夏州知州提修路,要數科官署,長官們都頗為無奈。
不是他們不想給,實在是花費太大。
當下屬的時候,覺得上司扣扣搜搜,自己當上司之後,也是這樣啊。
「還是摳門一點吧。」紀楚嘆口氣,「以後花錢的地方還多著呢。」
紀楚心裡倒是有賺錢的法子。
但每一種方法,都需要人手。
而這裡最缺的,就是人。
想要吸引更多人過來定居的方法,只有一個。
趕緊把棉花種成!
只要棉花成了。
這裡的大片土地,自然而然會吸引更多人過來的!
李師爺也撓頭。
估計誰也沒想到,昌河州發展的最大問題,是缺人吧?
這話要是說給「人滿為患」的中原一帶,估計還覺得稀奇。
從來只聽說過人缺地的。
可沒聽過地缺人。
什麼?
這裡太冷。
那沒人不是很正常的嗎?
所以話題又回到原點。
種棉花吧。
只有把棉花種成了,才能吸引更多人過來。
紀楚這麼想的,同時也是這樣做的。
而棉花的消息,也傳到昌河州各縣。
縣裡已經通知到了,各村抽調出最後種田的五個人,趕在四月初五左右,前往州城的官田。
一起伺候那二百畝棉花地。
如果放在其他時候,這種抽調,大家肯定避之不及。
因為本地農忙都趕在年初。
三月初七種麥子。
三月二十種高粱黃豆。
各家莊稼剛忙完,就要派人出去繼續種地?
大家很閒嗎?
官府讓他們幹活給錢嗎?
不給錢憑什麼去啊。
放在內地,百姓們肯定不敢多說。
又或者因為沒有田地,早就主動去做佃農。
誰讓內里不缺人。
可這裡完全不同。
地多人少,跟人少地多,完全是不同的情況。
只是這種情況下。
種棉花田,又是個例外。
誰去幫忙種棉花,誰就能學會這本事。
等到棉花收穫分棉籽,他家就能先種。
這種情況下。
別說不給錢讓他們去幫忙。
就算要先交報名費,才能做工,他們都會搶著去。
就在大家為名額搶破頭的時候,其中兩個縣極為不同。
他們這兩個縣,每縣多了二十個名額!
都是他們縣令冒著風雪,幫他們搶過來的!
一時間,這兩縣令的名聲立刻與眾不同,十里八鄉聽到這話,都要夸一句他們是好官。
這件事也被杜通判如實記錄下來。
杜通判被紀知州點過之後,跟晁同知的關係自然而然疏遠了些,同時也履行自己的職責。
不能因為這地方偏遠,自己就鬆懈了啊。
各地官吏的考核,他都會記錄在案的。
去年就算了。
今年各位官員的考核,他跟吏司都會如實查驗的。
那兩個縣令自然不怕。
他們一聽到消息,就跟著紀大人看棉花,要的就是這個結果。
故而選拔種棉人選這件事,他們兩個最是上心。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