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7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算是給紀楚的優待,去一個人脈關係都不錯的地方。

還有就是沿海一帶。

之前在原化州督造冷兵器的時候,就往兩浙送過兵器,多是給當地戰船的。

雖說那邊已經在研究船上的火炮,但紀楚過去的話,效率肯定更快。

沿海的好處是,地方不算窮,只是人際關係複雜,不過這對紀楚來說不算什麼大事。

去那邊做幾年知州知府,他人脈會發展得更好,甚至能發展出更大的勢力。

當然,皇上讓他過去,也有解決一部分土地兼併的問題。

至少在他的任地里,能解決多少是多少。

那邊七山二水一分田,田少人卻多,再發展下去,必然更加擁擠,越是這樣,土地兼併就越嚴重。

最後一條路,自然是留在京城。

京城的事情也多,尤其是工司。

倘若紀楚留在京城,對如今的科舉改革,以及工業作坊的指導,必然也能影響許多人。

無論去哪,前景都是大部分官員夢寐以求的。

如今卻都放在紀楚面前。

大概是皇上登基之前就有的交情。

他們三人私下閒聊的時候,總是更坦誠些。

這三個地方其實都不錯。

皇上刻意這麼安排,自然有獎賞的意思。

紀楚為平臨國辛辛苦苦當差,必然要給他相應的回報。

就像遊戲通關之後,一定會有獎勵大禮包一樣。

反正紀楚是這麼形容的。

放到這裡,大概就是打完天下,平定了四方,所有部將就要論功行賞,可以躺在功勞簿上了。

不過說到工司,紀楚倒是提到一個人:「曲夏州州衙門工司主事景若瑾景大人,他倒是適合在做工部的差事。」

景若瑾,不管皇上還是薛明成,自然都知道他,確實有重用他的打算。

皇上微微點頭:「朕知道他,能力不錯,就是愛躲事。」

否則不會這麼久也沒升遷。

好在,在曲夏州最後幾年還不錯。

「不過既然是你舉薦,就讓他調回京城吧,他很熟悉工業作坊園,正好來工部當差。」

作為吏部侍郎,薛明成立刻應下。

既然不留在京城,那就是曲夏州,浙東二選一。

「聽說廖大人已經去了浙東,相信以他的能力,以及帶過去的工匠,肯定能布置好船上火炮的。」

紀楚當然知道,浙東不光有火器布置問題,還有土地兼併,豪強抱團等等。

解決這些人並不算難。

難就難在,再解決也只是一時的。

所以他並不想去。

到浙東,除了能發展海上力量之外,多數時間,都會像原化州一樣,跟人鉤心斗角。

這不是紀楚的本意。

即使在原化州鉤心斗角時,他也在加速武器作坊的發展。

發展,才是他的目的。

所以那邊也不太行。

但其中理由就不必講了,只說那裡已經有廖大人在,不需要。

話說到這,皇上跟薛大人下意識以為,紀楚要選曲夏州。

皇上深深地看了紀楚一眼,最後只道:「你在曲夏州時間長,確實更合適,相信你會把那裡建設得更好。」

話是這麼說,勤政殿內突然有股劍拔弩張的氣息。

薛明成盯著紀楚。

不應該啊。

這三個地方里,你最不應該的,就是還選曲夏州。

不說別的。

只講曲夏州前來參加會試學生的態度,以及本地百姓那七把萬民傘。

以及當地有無數他提拔起來的官吏,甚至跟西北常備軍里中上層兵將關係都不錯。

文武官員基本會聽他的。

甚至連火器都有他的份,更是民心所向。

所以不管去哪,都不該回曲夏州。

聽說他被任命為欽差回原化州時,跟妻子二人,可是把曲夏州所有家當都打包幹淨,大有再也不回去的意思。

皇上聽說後還十分開懷,說紀楚確實是個極聰明的人。

所以不管紀楚在原化州做欽差,還是來京城之後,皇上對他的態度,顯然超過絕大多數官員。

你選曲夏州,那是糊塗啊。

要權勢比不上京城。

要銀子,或者說要為百姓做主,比不上浙東的嚴峻。

怎麼能去曲夏州。

這不是,讓皇上忌憚?

眼看氣氛冷下去,紀楚直接說出他的目的地。

「回皇上,微臣想去廣寧衛。」

這句話讓皇上跟薛明成都愣住。

廣寧衛?

為何?

因為你侄子在哪?

自然不是。

因為棉花,或者說糧食。

廣寧衛一帶,地廣人稀。

卻是天然的糧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