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在京城都頗有人脈,皇上跟皇上近臣都很看重。
這種前途無量的官員,他們更想結交了啊。
別的不說,就這種手腕,都夠他們學一輩子的。
州城驛館裡,門檻都被踩得格外乾淨,日日都有過來拜會的。
甚至還有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過來套近乎。
黎士傑所在的黎家,岳父張家,同樣被無數人登門。
原本排不上號的兩家,終於有了名聲。
黎老爺跟張老爺摸不著頭腦。
說好的要對付曹家,怎麼突然轉而合作了。
他們都做好硬剛的準備,勢必要幫著紀大人啊。
現在紀大人非但沒有「拖累」他們,反而因為關係處理得好,連帶著他們兩家都熱鬧起來。
以至於九月初九,張娘子回來的時候,還感慨道:「相公當了欽差就是好,門庭都熱鬧不少。」
不管是黎家還是張家,都忍不住笑。
確實,管他其中曲折原因呢,反正現在看起來,對他們兩家都很好。
跟著紀大人做事,果然有好處。
黎士傑還問:「娘子回來的,比我想像著要早。」
肯定啊,這可是回家,簡直歸心似箭。
黎士傑又帶著娘子回娘家住了幾日,而欽差大人本人,已經把四個作坊摸熟了。
晚上跟李師爺,祝亞祝耘閒聊時還道:「果然是個好地方。」
祝亞祝耘:「當初選的地方就好,道路四通八達,而且依靠山脈,很適合試驗火器。」
紀楚也是這個意思。
在這裡試驗什麼新式武器,壓根不用擔心泄密。
想來當初那位建業侯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只是放在他們手裡,太可惜了。」李師爺最後總結。
沒錯,放在曹家,以及曹家的姻親手中,實在可惜。
這些年來,不僅沒有設計新式武器,甚至連常規兵器都做得拖拖拉拉。
紀楚看向祝亞祝耘,讓他們說說情況。
「首先是設計武器的人才。」
「流失了八成,只剩下混吃等死的。」
作為武器作坊,肯定有相應的工匠,基本還是祖傳手藝,各個都有獨門秘技的。
但這些年作坊只做倒賣的活,並未真的生產什麼東西。
加上外面對工匠態度變化,基本有些本事的匠人,都被請走了,又或者自己單幹。
如今去哪,不比在這強?
所以留下的人,則沒什麼本事。
對於這四間作坊來說,那是既捨不得買隨著市場上漲的原材料,同樣不捨得留住好用的人才。
說到這,紀楚反而笑了:「怪不得曹家人看我有些彆扭。」
因為無論上漲的材料,還是好用的人才,確實因為他那邊的緣故才有變化的。
可怪他又沒有道理。
畢竟原材料上漲,他們可賺了不少。
人才這事,他們之前不重視,誰也沒辦法。
紀楚笑了下,開口道:「那怎麼辦,幫他們找找人才吧。」
啊?
找人才?!
填補到這四個作坊里?
為什麼啊。
您幫忙找的人才,曹家不樂瘋了。
「是嗎,只是好事嗎。」紀楚笑著道,「新的人才進來,就會形成新的勢力,原有的利益集團怎麼辦?」
肯定會吵起來啊。
是啊,肯定會吵起來。
如今曹家這看似是平靜的湖水,裡面肯定暗潮湧動。
扔幾塊玉石進去,讓他們好好打上一架。
內部的撕裂,可遠比他從外力破開要快。
再說了,他都幫忙建設人才梯隊了,誰還能懷疑他的用心?
「順便再催一催,讓他們多買點原料,不然造得太慢了。」
祝亞祝耘立刻答應。
他們肯定會照做的!
就聽紀大人的話。
果然,曹家知道,紀楚覺得武器作坊工匠太少,所以想幫忙補充一些,可以自己寫信推薦時,那曹二老爺簡直要樂得蹦起來。
紀楚推薦的人啊,那肯定極為厲害。
都說跟著紀楚能升官發財,果然不錯。
聽驛館的人道,紀楚還給他侄兒寫信,讓遠在廣寧衛的侄兒不用擔心,他會送武器過去的。
這侄兒真不錯啊,幸好自己跑到那麼遠的地方。
也幸好他爹娘,也就是紀楚兄嫂人很好。
否則這欽差大人,肯定不會這麼賣力。
看他能建設好一個工業作坊園,幫曹家建設一個武器作坊園,那也行吧。
任誰在這裡面,也看不出一絲一毫的問題。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