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1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按理說奠定了這樣的基礎,安都事居功甚偉才是。

可聽蔡夫子說:「他們衙門那邊不太滿意,覺得油菜籽的價格有下降空間,還覺得他們是買家,所以定價權應該在他們手中。」

當年安都事回去,就被上司訓斥過,覺得他辦事不力,沒有給好臉色。

事實證明,他們商議出來的方法,或許讓磨油作坊沒有驚天利潤,但各地種油菜的農戶卻是能得到實惠的。

不會讓他們辛辛苦苦一年,沒有什麼收穫。

如果因為這件事,那就罷了。

安都事順利升為戶司主事。

偏偏安都事跟蔡一繁關係不錯。

曲夏州剛扶持數科那會,他們那邊便後悔了。

發展到如今,更讓人不可思議。

聽說曲夏州工業作坊園的稅收,已經超過油菜加上棉花,甚至主糧的田稅,更讓人坐不住。

「你當時怎麼不力薦蔡一繁做官學夫子啊。」

「你跟他關係那樣好,為何不能讓他回來。」

「就是,安都事,你再去努努力?」

安都事哪有臉努力。

他又不是沒去過曲夏州官學,又不是沒見過蔡夫子的伯樂紀楚。

當初紀楚力排眾議,要讓匠人進官學當夫子,還為此專門要一個官署的時候,怎麼不見你們著急。

那會就連自己都覺得不妥當。

現在做出成績了,開始羨慕了,開始要人了?

大家誰有這個臉?

能跟蔡一繁繼續做朋友,都是人家大度。

蔡一繁出的那本書,他也看了,這才明白人家有多少學問,根本不比他們這些科舉出身的人差什麼。

在數科的造詣上,遠比他們厲害得多。

歧視非科舉出身的人,確實是他們的錯。

其他人卻不管那麼多,就指望安都事說說情,看看能不能讓蔡一繁回來,在咸安府也建個工業作坊園。

或許分給他們一些訂單也可以。

實際上,蔡家基本已經搬到曲夏州,徹底在那邊定居,根本不可能回來。

人家在那邊有學生,有朋友,還有同僚,何必再回來?

總結來說,永錦府覺得曲夏州搶了他們隴西第一的名頭。

咸安府覺得曲夏州占了他們工業美名的稱號。

然後影響他們升遷。

廖知州,紀楚,景主事聽了之後都沉默了。

兩人齊齊看向紀楚,意思很明顯。

這分明也是對紀楚的嫉妒啊。

先是升官,然後又給了朝請大夫的名頭。

所以各地躁動不安,覺得這些功績若在他們那,他們也能升遷這樣快。

紀楚豈會看不明白,如果直接針對他的話,那也就罷了。

不用他多說什麼,身邊人都會幫忙反駁。

偏偏是針對卓主事。

而且卓主事這事做得確實不算妥當。

各地前來尋求幫忙,他隻字不回,有逃避的嫌疑。

廖知州道:「咱們州戶司的差事他做得很好,也能勝任這個職務。」

潛台詞紀楚跟景主事都明白。

就是對外不太行。

還是那句話,這若是個普通的州,卓主事完全夠用的。

偏偏曲夏州在風口浪尖上。

大家只覺得他們曲夏州官員好升遷,也不看看大家都要做多少事?

哪個不是起起伏伏的,頗受折磨。

如今不回各地的信件,都會被拿出來指責。

卓吉利趕來的時候,連連嘆息,他身後右都事謝富安慰道:「大人,您不用太擔心,這次肯定是要想個解決的辦法。」

「能有什麼解決之法,他們想要更多縫紉機,還想先拿到,根本不可能。」

「原料不夠,都說多少遍了。」卓主事心裡打鼓,可還是把實情說出來。

別看內里的細節他說不明白,可事情的根本,就在於訂單太多,不能滿足所有人。

而且原料不夠,大家再怎麼掙,都是那個結果。

而且工司景主事那邊還有更重要的話講。

「剩下的礦產也不太夠了。」景主事直接道,「等到年後,肯定勻不出商業訂單的。」

曲夏州乾脆把衝突的兩種訂單,稱為商業訂單,以及火器訂單。

卓主事則道:「完了完了,我完了。」

更有人要彈劾他了啊!

廖知州還在補刀:「永錦府跟咸安府還算小麻煩,咱們到底離得近,可以好好說。」

「江浙那邊的織造局已經上書到京城了。」

廖知州跟新皇的關係自不用說。

看來是新皇那邊私底下透露的。

說是影響了明年四五月份布匹出海,訂單已經簽下,倘若不按時交貨,就要賠償一大筆。

更說已經多次給曲夏州戶司主事寫信,但一直沒有回應。

還是那句話,平臨國承平日久。

除了邊關之外,很多人對打仗沒有概念。

這也是去年曲夏州百姓極為恐慌的原因。

大家都覺得根本打不起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