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的戰事讓曲夏州官員緊張起來。
還未離開的廣寧衛董千戶嘆氣。
邊關向來如此,就算沒有戰事,也會有小的摩擦。
否則兩處邊衛為何屯兵那麼多。
可火器是設計出來了,還要等圖紙送到京城, 讓京城那邊發話。
等皇上點頭, 兩地就可以開始製造了。
第一批手榴彈, 一定能填補軍備的空缺。
其他事情,京城那邊或許還會拖延。
可這是火器, 而且曲夏州還有皇上的人, 紀楚認為, 朝廷點頭的概率很大。
即使如此, 紀楚還是給許大人寫信, 請求內閣也關注此事。
隨後也看向廖知州。
廖知州朝他稍稍點頭,示意他放心。
有這位在,新皇絕對會答應的。
火器重啟, 為何放在曲夏州?
一個是有紀楚在。
二是有廖知州在。
可別忘了,當年廖知州來此地做官,還是如今新皇運作的。
他們之間的交情,跟新皇與薛明成差不多。
當年新皇落魄時,這兩位就是對方的人,如今只會更受信任。
紀楚毫不懷疑,本地火器的進展,盡在新皇掌握之中。
這也是他敢開口說,讓廣寧衛自己建造火器的緣由。
不管怎麼說,火器司的圖紙已經快馬加鞭送往京城。
這讓帶著棉被服離開的董千戶等人也稍稍鬆口氣。
眼看著軍備一點點發展,大家心裡終於能放鬆不少。
送走幾位千戶,曲夏州逐漸日常。
但廖知州接連送了幾封奏章到京城,也並未瞞著紀楚,多半是在說火器的事。
而此時的京城,也就少數人關注火器。
新皇登基,還是之前並不顯赫的新皇登基,自然有無數難關要過。
朝中派系爭鬥,再加上新皇扶持自己的人,總會跟舊黨有爭鬥。
其中彎彎繞繞不必再說,唯一能讓新皇舒心的,也就是曲夏州那邊的火器一事了。
跟紀楚猜測的也差不多。
火器這種大殺器的進度,基本都在新皇心腹廖知州的掌握,風吹草動新皇都知曉。
而紀楚也並非為瞞報的人,有什麼說什麼,這讓大家的差事都好辦。
新皇對紀楚也是愈發信任。
十月十八各方齊聚曲夏州,查看火器進度,朝廷自然都知道。
查看的結果,更是匯報過來。
新皇看著事無巨細的奏章,連說了幾個好。
在京城憋悶,做什麼事都極為艱難。
也就曲夏州深得朕心啊。
這種情況下,允准兩地開始生產手榴彈,也不是什麼難事。
曲夏州還好,有廖知州幫他看著。
廣寧衛那邊則要派人親自督查。
新皇愁啊。
手裡可信的人實在太少了。
就連新皇,也不由得生出一個想法。
要是多幾個紀楚這樣的官員就好了!
這種無黨無派,只做正事的官員實在太少了。
所以從京城來的,不僅是朝廷允許曲夏州州城,以及廣寧衛建造火器的文書。
同時還有對紀楚恩賞的聖旨!
專門讚許紀通判督造火器有功,不僅如此更特殊賜予散官品級,為從五品上的「朝請大夫」!
散官品級,並未有實際的職務,多是名頭好聽。
一般來說都是有名無實的。
可在平臨國京城的官員里,擔任實際職務的官員,一定會被賜予更榮耀的散階。
比如如今的許義許大人,他擔任戶部左侍郎為正三品,但同時還被稱為光祿大夫,為從二品。
這算是朝中靈活安排的一種。
讓更年輕,卻才華出眾的官員升任高職,更表示皇上的讚許。
只是這種情況,一般只會在京城的官員中發生,哪日得皇上喜歡,便會額外恩賞散階。
這也是官員們願意做京官的原因啊。
放在京城,已經是朝請大夫的紀楚,甚至可以被特意召見,參加朝會啊。
這是多大的殊榮。
更別說,特意下旨給外放官員散階,卻是頭一回。
如今的紀楚,既是從五品通判,又是從五品上朝請大夫。
來送聖旨的太監甚至笑著道:「大人別嫌這散階低,實在是您剛升遷,不好再挪動。」<="<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