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笑。
州衙門各部主事都坐在一起,互相看看彼此。
衙門人員變動結束,在這場風波里,他們曲夏州官員能夠保全自己,也算不錯了。
同僚們臉上帶了真切的笑意。
先皇去世的餘波到現在,終於結束了。
廖知州議事廳里,知州自然坐在最上面,副手則為紀楚,以及州學學政,後面站著左右訓導。
下面六司主事,主事身後站著左右都事,再加上三班捕頭。
整個曲夏州的人員已經齊備了。
這次召大家過來,既然是匯報各部的事情,同樣也是見過新通判紀大人。
要說紀楚的品級跟六司主事平級,但他卻身負監督官員之責,隱形上要比大家高上一截。
可紀楚原本的上司戶司卓主事非但不在意,反而笑著道:「以後要仰仗紀通判了。」
工司景大人也笑:「是啊,紀通判以後要多多照顧。」
眾人自然是開玩笑,跟紀楚交好的刑司右都事劉大人,以及學政等人,也是笑著搖頭,氣氛更加輕鬆。
都是熟人,以後更好做事。
而且新朝新氣象,聽說新皇是個有想法的,他們這些官員好好做事,肯定能被看到。
再聊到今年各處的稅收。
在其他地方,除了商業最為發達的江浙,其他地方的稅收,都是田稅占了大半。
他們曲夏州則不一樣。
戶司卓主事道:「油菜籽,棉花,這還屬於經濟作物,也是田稅的一部分。」
「可咱們賣的棉被服則不一樣,其中的稅收已經占了不少。」
「但如今稅收占比最高的,在官學。」
在官學。
眾人都看向州學學政,但劉學政根本不管這些,直接讓宋左訓導去講。
官學稅收最高,說出去誰相信?
誰家學校不是吃銀錢的大戶,每年撥款都要多少了。
也就曲夏州官學不一樣。
準確說,是曲夏州數科不一樣。
人家擴建之初就說了,自負盈虧。
當時多少人還笑話。
現在好了,看看人家盈利了多少?
「工業作坊園建起來之後,產出的物件越來越多,其中縫紉機,鏈條車最為熱門。」
縫紉機不用講,對於紡織行業的進步,可以說肉眼可見。
可鏈條車的火熱,卻在各個行業里都有體現。
就說一句話。
誰家買賣貨物不用車?
就連官府押送稅銀,那也要用車馬啊。
鏈條車這種節省牛馬體力,增加載重的好東西,不流行才叫奇怪。
單這兩項的稅收,就已經占了曲夏州稅收的一半。
這對多數傳統官員來說,衝擊力極大。
主要以前沒見過啊。
自古以來,田稅都是朝廷財政的主要來源,誰能想到其他收益能超過田稅?
正因如此,本地農戶的日子輕鬆不少,衙門稅收不再只指望他們,各家交田稅的時候,也就沒那麼苛刻。
只是大家的注意力,基本轉到官學數科上了。
現在來說,主要在工業作坊園。
如今還未正式營業,已經有如此成效,倘若全都發展起來,又會如何?
現在的作坊園,主要是工司跟數科一起運營,所以大家看向他們的時候,都帶著震驚跟驚喜。
戶司卓大人繼續道:「照這樣來看,明後年官學的稅收,按理說占比會更高。」
這讓在場官員喜笑顏開。
本地稅收好,意味著他們事情做得好,自然是高興的。
可工司景大人跟官學宋左訓導卻對視一眼。
他們聽出卓大人的潛台詞。
按理說應該更高,但沒那麼高,是為什麼?
卓大人其實是在說另一件事。
官學管著技術,工司管著原料,自然是景大人開口。
「只怕不成。」景大人直接道,「工業作坊園大體已經落成,如今產能不夠的原因,並非人手不夠,也並非沒有訂單。」
「是沒有原料。」
景大人看向廖知州跟紀通判,繼續道:「這地方對煤礦,鐵礦消耗極大,本地已經供應不上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都工業作坊園了。
沒有足夠的煤,沒有足夠的鐵礦,什麼都做不成的。
畢竟如今的產能,對這兩樣原材料的消耗可謂巨大。
作坊園一年的用料,抵得上之前十年的消耗了,自然會原料不足。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