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讓永錦府跟曲夏州官場頗有些尷尬。

別看雙方民間還互有往來,可官員們卻感覺到不一樣。

永錦府那邊自知理虧,但同樣也想說,紀楚應該提前告訴他們一聲,那就沒有高價買棉的事。

可紀楚那時候也沒有得到廣寧衛的確切消息,這要怎麼講?

說到底,還是中間的摩擦讓大家都有點尷尬。

紀楚這個正主要是不回去,也很難溝通。

再加上,最近還有另一件事懸在那,非常要緊。

那便是縫紉機。

要說隴西一帶誰家最需要縫紉機?

必然是永錦府。

永錦府那邊還很著急,如果再過半個月一個月的,讓京城,江南,巴蜀知道縫紉機的消息,說什麼都會過來購買。

對比財力來說,永錦府肯定遜色他們。

故而必然要在富戶們到來之前,搶先訂購。

那麼多商戶請求,府衙不能坐視不理,最近派人過來,聊的便是這事。

本以為兩地話說開了,一切都好講。

誰料曲夏州數科沒有繼續做縫紉機的打算,而是準備建造一個工業作坊園。

原本是叫工匠園區的,被紀楚又改成工業作坊園。

大概意思,就是把州城內厲害的工匠作坊都遷到一處,這樣方便彼此溝通。

而且官學數科也會在裡面成立一個新部門,這樣更不怕被人歧視,以後便是工匠跟數科結合的完美證明。

而這個地址肯定是要選在曲夏州的城郊,永錦府的官員一聽,立刻道:「就建在北郊吧。」

北郊再往北,便是永錦府。

說這話的官員自己都愣住了,雖然根式感嘆自己聰明。

以後這工業園區產出的東西,豈不是更方便他們購買好用的機器。

這縫紉機以後不可或缺,一定要離他們近一些才是。

永錦府官員不傻,隴西右道其他官員更不傻。

數科聯盟建立起的工業作坊園,以後潛力有多大,自然不用多講。

距離誰那近,誰以後便受益。

聽說天下間不少能工巧匠都在往曲夏州趕,既是看看何為縫紉機,也是知道曲夏州厚待工匠,想在這謀謀生計。

倘若能入官學做個夫子,那也是不錯的。

現在知道他們又有新計劃,肯定想參與啊。

永錦府也算運氣好,正好因為縫紉機的事,率先得到這個消息。

那知府直接道:「儘量去談,一定要讓曲夏州的工業作坊園建在北郊。」

屬下連連點頭,他們一定會照做的!

可惜就是這件事,大家還是想等紀楚回來再說,永錦府更是想要修復關係。

如果說之前還有點彆扭,現在完全沒有了。

是他們的錯!

都是馬家的錯!

現在那馬家生意都做不下去了,就是他們的報應。

希望紀大人你不計前嫌,咱們好好商量啊。

紀楚看到小宋訓導以及宋三叔的信件,倒是意料之中。

但凡有點見識的,都知道工業作坊園的潛力有多大。

至於建在哪,那就看大家給的條件了。

道路要修吧?

要有什麼優惠吧?

總不能一方付出,另一方好處全占?

之前那點摩擦?

那算個什麼事,根本不用多想的。

一句話,就把隴西右道其他州府放在一起,想要工業作坊園距離你們近一點?那就看誰給的好處多吧。

紀楚人還沒到,信件先到。

宋三叔跟小宋訓導同時笑出聲。

還是紀楚有辦法啊,這說出去,誰都不會有意見吧?

其實這麼一說,還是永錦府的贏面最大,隴西右道的第一可不是白喊的。

而且他們府內的買賣,基本都跟紡織有關,就算為了縫紉機,也會拼一拼的。

自然不是衙門拼,是當地的商會們努力出錢出物,該修路修路,該出錢出錢。

永錦府衙門這邊順勢而為,並不算難。

所以紀楚到了州城,就聽到前來迎接的小宋訓導道:「已經選好地方,在修建了。」

「地方是學政他們選的,臨近水源,很合適。」

「跟官道有些距離,不過沒關係,永錦府他們幫忙修條路,直接連通官道。」

這跟紀楚預測的大概相同,總算長長舒口氣。

心裡最大的石頭終於落地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