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一直是這樣。」薛明成微微嘆口氣,「對人很好的,很看重官員的品行,也看重能力。」
「有這樣的儲君,實乃平臨國之幸。」劉大人感嘆兩句,卻見紀大人跟薛大人都看向他,不發一言。
最後紀楚才點頭:「是平臨國之幸。」
那薛明成也嘆口氣點頭:「是了。」
這兩人說話,怎麼雲山霧罩的。
劉大人繼續問:「那戶司主事他們呢。」
戶司主事裴大人是許知州的學生,這點大家都知道,許知州一走,他要去哪?
「一起回京。」薛明成又點了幾個人的名字,「基本要回去。」
「最近才確定的,估計之前大家也沒多說。」
紀楚熟悉的許知州,戶司主事裴大人,以及禮司主事周大人等人,都要回去。
像本地王學政則要調任到隔壁永錦府繼續做學政,州到府,也是升遷了。
這麼多大員職位變動,其他官員職位,多半也會變。
看來這次年底議事,肯定會提起年後的變動。
等紀楚被喊進去時,對許知州要說的話,心裡已經有了準備。
許知州看向紀楚,直接便道:「京城的消息過來,讓我跟裴大人他們一起回京,等到年後,就有新知州過來了。」
說著,旁邊通判微微點頭,接話道:「放心,曲夏州官員變動雖大,但我還在。」
這確實讓紀楚安心不少。
如今曲夏州的情況不用多說,自然是很好的。
只是許知州一走,本地的情況,卻不好說。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下面的任地也多半如此。
縣令去某個任地,都要帶自己班子,何況一地知州。
新知州過來,也不知道脾氣秉性如何。
有通判這句話,證明以後的變化不會特別大。
說起知州跟通判這兩個官職。
前者管著本地大小事務。
而通判則有監察州內長官的職務,故而話語權也不小。
按理來說,通判會比知州權柄更大一些。
但許知州是特事特辦,故而如今的通判不會多言語。
再新來一個知州,通判便不會那麼好說話了。
紀楚認真再拜向通判,這位通判名叫沈博揚,今年四十三,進士出身,前年調來的曲夏州,也算跟著曲夏州一起成長。
許知州這會當著沈通判的面這樣講,便是給紀楚再找個靠山的意思。
這些事情說完,知州通判對視一眼,笑著道:「不用緊張,以後你也算朝中有人好辦事。」
身後的長隨遞上知州大人的名帖,上面赫然寫著知州在京城的住址。
千言萬語,不如這一個舉動,許知州已然把紀楚當作自己人。
只要有這封帖子,紀楚的信件隨時都能遞到許知州的家中。
許知州如今又得太子器重,回到京城也是另有一番天地,庇佑一個小小的紀楚,那還是很輕鬆的。
許知州起身,感慨道:「曲夏州這一行不易,本官是真怕此地會反。」
紀楚並未說話,那通判也嘆口氣。
誰說不是呢。
肉眼可見的,只要再像之前那樣,此地必反。
匪賊環繞周圍,敵國群狼環伺,這種邊關地方若是要反,就會極為麻煩。
故而許知州在曲夏州這四年來蒼老不少。
這也是他得知安丘縣有個紀楚時,格外厚待的原因,對他很多事情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之後把他調到州城衙門,也是知道,他能為百姓做更多事。
許知州還笑道:「說起來,還要感謝敬安你,不是你在這,曲夏州能恢復三成生機,便已經可以了。」
誰料不僅恢復生機,還變成富裕地方。
油菜,蜂蜜,棉花。
只要經營好這三樣東西,便可保曲夏州萬世太平。
甚至還有個看不清的數學聯盟,潛力也是無限。
許知州再也不掩欣賞,走近拍拍他的肩膀:「大膽去做吧,有我在京城給你保駕護航。」
紀楚頗為感激,立刻稱謝。
有這樣堅實的後盾,他確實敢做得更多。
說到最後,許知州又對他道:「鄧成年前就要去常備軍了,你們要多多聯繫,常備軍那邊很需要幫助。」
常備軍?
許知州沒有再說,讓下一位官員進來。
他年後就要離任,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
紀楚略帶沉思,乾脆去找鄧成鄧捕頭說話。
不過他走路帶風,又開了門,冷風順著門縫就溜進來,讓不少拒絕棉衣的官員凍得夠嗆。
一路去衙門正堂,差役書吏們基本都換上棉衣棉褲,看著就暖和。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