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政心道,他以為自己都夠古板了,沒想到來了個老學究,更古板了。
王學政道:「數科艱難,扶持一下也不是什麼大事,孔子言有教無類,匠人學數科也該教導。」
有教無類是這樣用的嗎?!
這不是強詞奪理嗎。
巡考面色陰沉,對紀楚這人印象更深。
此時的紀楚則在看樂薇手中的訂單,以及參觀州城的一處蜂蜜作坊。
跟他一起的,還有終於官復原職的張推官跟他娘子。
不過張推官等到年底,也會再有新的官職,大概率不在曲夏州,會平調到其他地方,約等於降職了。
安丘縣的事肯定會影響到他,如今的懲罰已經算輕的。
他們夫婦兩個一起過來,同樣是交接手中的事。
畢竟這處蜂蜜作坊,是張娘子幫著樂薇,李娘子牽線,終於給落成的。
曲夏州各個地方,如今都種油菜,大批的油菜帶來大批蜂蜜。
蜂蜜買賣應運而生。
聽說為了裝蜂蜜,當地的陶罐都漲價一文錢。
所以蜂蜜做成糖肯定更好運輸。
同樣的,這些糖運到各地之後,還能再熬成蜂糖。
等於說為了降低運輸成本,多了個步驟。
總之江南一帶的商家需要什麼,他們曲夏州蜂蜜產業便做什麼,一定會保質保量完成。
陶樂薇對創辦作坊並不陌生,而張娘子又跟江南的商戶們多有來往。
她們兩個合作,把當地蜂蜜產業辦得十分紅火。
如今下面十幾個縣的蜂蜜,基本會運到這處作坊,而且這裡也基本招女工。
用張娘子的話說,女工做事乾淨利落,更適合觸碰食物。
跟她們一起合作的,還有曲夏州州城幾位蜂農家娘子,一群人把蜂蜜作坊辦得風生水起。
紀楚前段時間忙前忙後,只知道樂薇做得好,卻也沒想到,這作坊竟然如此專業,規模也遠超其他地方。
怪不得可以接納那麼各地來的蜂蜜,也怪不得出貨量能那般大。
到現在,作坊里還是人來人往,要麼給蜂蜜裝箱,要麼做成蜂蜜糖,反正按照商戶們的要求做。
再看看最後的納稅額度。
娘子創辦的蜂蜜作坊,已經是當地的納稅大戶了。
這才多長時間啊。
紀楚再看看帳目下面的分紅,眼神更加疑惑。
完蛋,他好像成吃軟飯的了。
娘子現在,比他能掙錢了?
第66章
前段時間紀楚有多忙, 不用多講。
與此同時,陶樂薇幾乎也不在家中,雖說有安丘縣製糖作坊的建立, 州城的作坊到底有些不同。
十幾個縣的蜂蜜質量不同,兜售的價格也不同, 必須有個統一的規範。
再加上其他製糖作坊也在陸陸續續成立, 之間多多少少有些競爭。
其實陶樂薇最開始,只是幫蜂農們的忙。
之後還是張娘子主動說:「我家就想建個蜂糖作坊, 要不然咱們一起?」
這才有陶樂薇去問紀楚,李娘子也問了李師爺。
現如今, 便是三人一起開了這曲夏州最大的製糖作坊。
她們三人一起合作,那分紅數字不可小覷。
紀楚在戶司也有半年時間,更知道這樣的稅收規模,在整個曲夏州都能排名前列。
當然,也是曲夏州之前經濟支柱太少的緣故。
現在一個油菜,一個蜂糖, 兩個稅收加起來, 曲夏州明顯富裕不少。
而且還能看出來, 這些銀錢確實落在百姓們手中,改善他們的生活。
再看戶司那邊新舊布料的銷售情況, 大概能推測出曲夏州百姓的日常生活同樣有所提高。
不過數字歸數字, 真的看到女工數量增加, 以及整個產業帶來的收益, 紀楚便無比高興。
但張推官也好, 陶樂薇也好,甚至這個產業上的所有人,都知道這些收益到底哪來的。
紀大人去安丘縣的頭一年, 便全力推廣油菜。
當時很多百姓還不明所以,不想多種。
誰料到如今曲夏州一半稅收,都是因為油菜籽的售賣。
張推官甚至隱隱覺得,要不是油菜籽收益不錯,曲夏州指荒為田的事情,也沒那麼快了結。
畢竟各地都有指荒為田的情況發生,
而且大家都不想多種,多種意味著更多稅收,偏偏有油菜這種不同凡響的東西。
甚至為了種油菜,很多大戶都會多種主糧。
目的自不用說,自然害怕紀楚那條油菜與主糧的禁令。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