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9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34章

安建三十二年, 十月十四。

曲夏州沾橋縣縣城人來人往,衙門眾人腳不沾地。

馬上寒冬,要把手頭的事情都安排好。

也是看了沾橋縣的事情, 那些安丘縣過來的車夫差役才知道,紀大人不是不想回, 他根本沒空。

首先要做的事, 便是把大戶家的隱田分出來。

契憑已經到手,現在要分到佃戶手中, 這是個細緻活,還要登記在官府田冊上, 必須認真。

就這一件事,便關乎大部分百姓生計。

乍聞這個消息,多數佃戶先是不信。

他們家農田都賣出去了,怎麼還能還回來,甚至只收個登記冊子的銀錢,那數額最多不超過十文, 如果能找到自家舊日單子, 這銀錢甚至直接免了。

要說古代社會, 大部分稅收都來自田地,來自農民。

但士農工商里的農, 又分很多種。

條件最好的莫過於地主, 大小地主也有區別, 但他們大多都不用自己耕作, 只靠受地租, 或者僱農幹活就好。

再往下就是自耕農,也就是大家最常見的農戶,有自己的土地, 自己勞作自己收穫。

接著是佃農跟僱農,這兩類人都沒有自己的土地,也就是俗稱的無立錐之地,錐是一種尖頭工具,連放錐的地方都沒有,可見其窘迫。

這兩類人,稍遇天災人禍,就會流離失所,成為流民,甚至成為氓民,賤民。

之前沾橋縣周家六口人。

他們就是從自耕農一步步淪為無地的佃農,再受大戶官府盤剝,逃往安丘縣。

那時候的他們,其實已經是流民了,遇到天災變故,田產全無。

倘若不是周韓村收留,大概成為氓民。

而他家雙胞胎兄妹倆真的被大戶弄走,自然成為賤民,成為最底層。

好在他們知道反抗,舉家逃跑,沒有讓孩子淪為賤籍。

沾橋縣這樣的人戶並不算少。

前幾個月統計的時候,就知道本地多數種田的人,都是佃農或者僱農。

差不多占了沾橋縣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兩萬六千多人,六千多戶,都是沒有田地的。

一旦大戶們兼併田地,導致普通人一步步滑落,最後的結果不言而喻。

周圍的匪賊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是匪賊們過多,而是這裡的日子,逼著把更多人變為匪賊。

紀楚看到這些數字的時候,才意識到那許知州來得已經有些晚了,朝廷意識到這些事的時候,如今只是做些亡羊補牢的事。

紀楚帶著眾人,把收繳上來的八萬三千畝隱田重新分配。

先從有冤屈,買賣不公的流民開始。

只要有當年的買賣文書,就能重新估價,把那些被巧取豪奪的土地還給各家。

這一項事便極為難做,只能一個個村子去查問情況。

再者是大戶家的僱農,最好是種他們原有的土地,情況都更熟悉。

甚至還有一部分自耕農,他們不少田地也是被侵占了,自然要還回去。

等到衙門上下把事情理清楚,拿著新契約讓大家簽訂的時候,無論自耕農還是佃戶,都覺得不敢置信。

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

都被人搶走的東西,怎麼還回來了。

不僅還回來了,甚至好多了些,還有些人拿到自家之前賤賣出的土地,發現上面還種了冬麥。

難道天上真的會掉餡餅?

之前紀大人懲治惡吏,罰沒鄉紳,加之剿滅匪賊,已經給他們出氣了。

現在不僅出氣,甚至想辦法把他們前些年的損失補回來。

總覺得這事比做夢還要美。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原本不少百姓還寄希望求神拜佛,別看他們這窮,幾個廟宇香火卻旺。

現在好了,大家都去看自家的田地,誰都沒空拜神仙。

因為他們知道,這不是神仙給他們的,是紀大人給的。

這期間大戶們老老實實,田地被分割出來也不敢吭聲,生怕當了出頭鳥,再被盯上了。

沒看那喬家元氣大傷,就連修繕祠堂都沒什麼力氣。

他家還想僱工去修,可價格給得太低,直接被官府找上門。

以前喬家跟衙門勾結,別說僱工了,甚至直接徵調勞役即可,現在?別想了。

等到田地分得差不多,衙門又來了規定,確定各家最低田地數額,如果低於這個數字,把田地買回來。

而且不准賣出自家最低限度的農田,否則買賣雙方都要受罰。<="<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