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趕他們走嗎?
就讓他們在周韓村住下?
甚至出去做工,也是沒人驅逐的。
沾橋縣的差役同樣沒出現過。
剛開始幾日,大家還有些忐忑不安,生怕兩位縣令達成共識,讓他們回家。
等著等著,心裡總算安定些。
就連有戶勤快的人家,攢了些錢開始蓋房子了,縣裡下來巡邏的差役只當沒看到。
韓村長長舒口氣,大手一揮:「該做什麼做什麼,沒事的。」
就說紀大人會管的!
這個插曲也不算了結,按照紀楚推測,等到夏收之後,還有一批佃戶會來投奔。
不過那就是夏收之後的事了,更不是什麼難題。
他手握那麼多利器,根本不會懼怕。
紀楚把罪證收到書房當中,再次看起羅玉村製糖作坊的帳目。
全都是娘子樂薇記下的,往來支出,進帳出帳,都有名目。
蜂蜜一批批送過來,送到作坊里製成糖,也跟州城那邊的貨商聯繫好了,他們吃得下如今的產量。
樂薇還讓人送了樣品過去,三種口味都很受歡迎。
在紀楚處理百姓遷徙的事時,陶樂薇飛速成長,按她的話說,在相公身邊耳濡目染,也該學到不少。
她現在識字不少,已經能自己看書,經營作坊之餘,也會從書架上取書去看,能學到不少東西。
紀楚越看越放心。
如果說周韓村那邊是鬧心焦心。
羅玉村則是穩定的發展。
平穩到看見他們帳目,都知道這個村子井然有序,勃勃生機。
這就是好事。
能安安穩穩地發展,便是最好的事了。
今年蜂農蜂箱規劃得當,本地十六萬畝麥田,五萬畝油菜田,兩萬畝其他農作物。
按照不同種類,蜂箱的密度也不同。
比如麥田,差不多要五畝地,才能養成一箱蜂。
油菜田則不同,一到兩畝地,就可以放置一個蜂箱了。
也因規劃的合理,各家蜂農矛盾比較少,再加上大家都學過,今年蜂蜜產量非常可觀。
按照一箱蜂,差不多能產二十到三十斤來說,今年安丘縣的春季蜂蜜產量,足足有一百七十一萬斤。
別看其中油菜占比較少,卻貢獻了大半。
紀楚選油菜做推廣,也想過蜂蜜的產量,但說到底只是油菜的附帶產品。
沒想到一點點推進,這個附帶產品,收益竟然如此之高。
本地小孩看到蜂蜜不饞,果然是有原因的。
誰家還吃不起蜂蜜了?
等這些製糖賣出去,除去各項成本稅收,竟然有近五千兩的收入。
這可是純收益。
可他並非商賈,不能只看純收入,眼看各個環節上,有多少人因此受益。
先是蜂農,一箱蜂蜜的價格差不多是三錢銀子,三箱以上,家裡收入就不少了。
而且今年就算投入了成本製作了蜂箱,等明年就不必再做,是淨利潤。
此般利好不用多講。
再是中間的工人,製糖作坊各項活計的女工們,以及負責長短運輸的男工們。
每人每日按照工種不同,能得十文到五十文不等。
整個羅玉村,無人不因此受益。
也正因如此,羅玉村能去私塾的孩子也更多,家裡大大小小孩童,都能去聽課。
最後再看這近五千兩的收入。
自然是買水車的銀錢。
到時候各個村里,都能分一些,以後澆水灌溉,能省不知多少力氣。
跟隔壁縣打完交道,再看自家縣,怎麼看怎麼順眼,怎麼看怎麼神清氣爽啊。
這製糖的買賣,真讓他們做起來了。
紀楚心情一好,又寫信給傳說中的匠人蔡先生,告訴他自己馬上就攢夠銀子,讓他務必把水車備好。
兩人如今的信件有來有回。
主要是紀楚確實有新奇的點子,那蔡先生不得不回。
幾封信下來,頗有些筆友的感覺。
陶樂薇進到書房時還有些不好意思,她其實就是想問問,那製糖作坊的差事可有疏漏,她好儘快補上。
紀楚笑著道:「怎麼會有,便是我來做,也就這樣了。」
這自然是極好的誇讚,陶樂薇都有些雀躍,開心道:「那就好,我一定儘快完成。」
陶樂薇說做就做,以後幾乎日日都在製糖作坊待到很久。
主要是時間緊張。
那麼多糖需要趕製,需要的人手極多,而且只能趕在這個時間做,因為再過一段時間就要割麥子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