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的幼崽們拿著小筐小簍,跟在大人後面撿掉在地上的豆粒或者豆莢。
當所有的黃豆收割完之後,養殖場的獸人和亞獸人們再去地里將落在地上的黃豆葉掃成堆,運回養殖場,豆葉豆秸都是難得的優質飼料。
「這是……耙子?」看著檀手裡摟黃豆葉的工具,風淺一臉驚訝。
那是一個用雄性麥籽樹編的竹耙子,這玩意兒簡直是摟草葉子、收拾秸稈之類的神器,這麼快就發明出來了?這是碳基生物能達到的速度嗎?
看著風淺驚訝地合不上嘴,檀不好意思地說,「這些日子,大家忙著給圈裡的牲畜攢雪季的飼料,冬季之前都是直接用鐮刀割草割嫩樹枝餵的,但進入冬季之後,樹葉草葉都掉光了,牲畜不喜歡吃沒葉子的草稈樹枝,為了把地上的草葉樹葉收集起來,養殖場裡的大家一起想出這個東西的。」
檀伸出自己的手,手掌朝下,五指指尖向下彎曲,做出「撓」的動作,和竹耙子一起比給風淺看,「是不是很像。大家就是從用手摟樹葉子這個動作想出來的,做個更大、手指更多的『大手』來幫忙摟草葉子。」
檀笑著說,「一試,果然好使。」
風淺朝檀比個大拇指,「厲害,你們養殖場的都是人才。讓祭司給你們加貢獻點,以後再有這樣的發明創作,記得自己去找祭司,部落都有獎勵。」
「就這麼一個小東西也有獎勵?」檀說。
「東西雖然小,但用處可大了。」風淺說。即使科技發展到藍星末世前,耙子在農村也隨處可見。一用就是幾百幾千年,誰敢說這是小東西小發明。
今年豆種少,黃豆種的不多,一個早晨就收完了。
下午,外出狩獵的獸人陸續回到部落。
獸人們將獵物扒皮剔骨,亞獸人們將肉切成小塊,準備做肉乾。
今年部落里不缺鹽,雨季的時候大家跟著風淺學了用罈子或者缸醃肉的法子,有的人喜歡醃肉的味道,特意做了些。
晚飯是窩窩絨葉獸骨湯,熬的泛白的骨頭湯上撒一層嫩綠的蔥花。
蔥是上凍前連根挖起的,打成捆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
大蔥生長不需要太多的陽光,風淺又教了大家用水和沙子生大蔥的辦法。
用木板釘一個膝蓋高的槽子,槽子放在石屋裡溫暖的地方,比如廚房或者臥室。槽底鋪一層河沙,撒上草木灰,用水浸透,將大蔥一棵挨著一棵擺在槽子裡,過幾日就會長出新鮮的蔥葉。
骨頭湯上的蔥葉就是這麼來的。
現在還有窩窩絨葉和蘿蔔纓,再過些日子,落了雪之後,蔥葉就會成為部落里唯一的綠葉菜了。
喝著濃濃的骨頭湯,風淺微微眯了眼睛,今年部落里的黃豆種的不多,但他得在離開前教會族人生豆芽、磨豆漿,這兩個簡單,很容易就能學會。至於豆腐,這個他也沒有親手做過,部落里也沒有那麼多豆子給族人試驗用,只能說個方法,讓大家以後慢慢摸索了。
黃豆的用處太多了,榨油,黃豆醬,醬油等等,這些就要靠族人自己了,當然,走之前他會把製作方法寫下來,留給部落。他相信,能這麼快發明出耙子的族人,一定能按著他留下的方法,做出更好,甚至藍星上都沒有的東西。
成捆的豆秸經過幾日的晾曬,風淺讓擅長木工的獸人做了槤枷,選了一個乾燥晴朗的下午開始打黃豆。
經過槤枷的捶打,曬乾的豆莢炸開,脫粒。
豆秸送去養殖場做飼料,剩下的豆糠和豆粒混在一起,需要用簸箕分開。
這裡遇到了一點兒麻煩。
大家第一次用簸箕,試了一下午,沒有一個人能做到用簸箕把雜質和豆粒分開,包括風淺,他只知道簸箕有這個用處,但大型的農業生產早不用這個辦法了,作為 「農業歷史」,他學過,但沒親手試過。
晚上,回了家。
「又遇到什麼麻煩了,雙修都心不在焉的。」玄捏了捏風淺的下巴,「吶,給你看個東西。」說著從空間裡拿出個長筒狀的物體。
「這是……」
「顯微鏡還差一點兒,望遠鏡倒是先做出來了。」玄說,「就目前來看,對部落來說,我覺得望遠鏡比顯微鏡更實用一些。四個巡查隊,還有瞭望台,都可以配上。」
風淺跟著點頭,醫學的發展確實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現在就拿出顯微鏡,也不可能馬上就發展到能做手術的地步。
但望遠鏡,做出來就能用上。
「你明天幫我做個東西吧。」風淺說,「我想做個谷風車,可以把黃豆和豆糠分開。」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