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綁定內娛嫂子系統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14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如夢令》和以上作品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把「權力」當成一個中性詞去處理了。

雲箏從不掩飾自己對權力的渴望和追求,並將手中的權力抓得很緊。她之所以能成為權力的主人,而非被權力支配的人形怪物,是因為她從頭到尾都有非常清晰的目標和規劃。

她需要權力,需要的並不是權力能提供給自己的高位,或是作用於他人身上的快感,而是把它視作實現目標的工具,並在行動中付諸實踐。

其實從《如夢令》塑造的群像角色中,我們也能看出編劇把「權力」和「人」分開看待的態度。

位高權重的上位者們是可恥的既得利益者,但他們中的部分人也有品德上的閃光點;被壓榨的平民百姓是需要被拯救的對象,但這其中也不乏揮刀向更弱者,專挑婦女兒童欺負的渣宰……

講個笑話,以封建王朝為故事背景,不以身份地位,血統高低來劃分角色善惡值的《如夢令》,從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打響內娛國產劇「反封建」的第一槍了。

權力是被使用的工具,評判一個角色的標準不是看ta擁有多少權力,而是用權力做了什麼——這是雲箏的主張,也是《如夢令》向觀眾傳達的態度。

順著這條線,我們就能清晰地整理出雲箏的人脈關係網。為什麼有些人前期和她是盟友,後面變成了敵人,為什麼擁有相似家庭背景和出身的政治對手,有的可以拉攏轉化,有的必須趕盡殺絕……

雲箏從來都是一個實幹派,甚至還有明顯的馬基雅維利主義傾向。她還是「君子論跡不論心」的忠實擁躉者,能把所有個人情感都刨除在外。大概從第十集 開始,她做出的決策就是絕對冷靜理智下的最佳選擇了。

說實話,這就是我給《如夢令》打九點五分的原因,這零點五分扣在編劇對雲箏的刻畫轉折還是不夠自然,沒有拿捏好衝動和理智間的過渡心態。

聽說唐編是第一次負責權謀劇本,雖然這部劇在同題材範圍內已經遙遙領先,但如果用十全十美的標準去評判,依然有進步空間,在這裡小小的鞭策一下。

不過,凌穗歲的演技很好地彌補了這一點。如果不是因為知道這部劇也是按照場景順序拍的,我還以為劇組是真的按照劇本時間順序來拍攝,她怎麼能把雲箏每個階段的變化演繹得這麼自然流暢啊!

「權力」中性詞化是《如夢令》作為一部權謀作品的及格線,它能成為破圈層的大爆劇,肯定還有其它值得稱道的閃光點。

圍繞著權力這個話題,它還不惜打破國產劇中標配的主角光環,讓雲箏不斷犯錯。

這裡說的犯錯,並不是雲箏個人能力問題帶來的錯誤,而是現實困境一次又一次把她逼到絕路,讓她在兩個不那么正確的選項里,不得不選擇一個傷害比較小的。

這就是掌權者的無可奈何。《如夢令》用一種很殘酷的方式告訴觀眾,完美解決所有問題,保住所有人利益的方法是不存在的,你必須利用現有的資源,先解決一部分,然後眼睜睜看著另一方承擔損失。

這時,所有的損失就成為了掌權者的過錯。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手中只剩一個無法被掰碎、分割的麵包,眼前卻有兩個快要餓死的人。你選擇把麵包給誰,都要為另一個人的死亡承擔責任,因為你行使了讓誰活下來的權力。

當這份權力被交到你手上時,你就已經退無可退了。如果你放棄做決定,這兩個人都會死,人們只會記得你的冷酷無情,沒人會認為如果沒有你手中的麵包,他們本來也活不下去。

誰讓你有麵包呢?這就是權力帶來的責任。

你的決定救了人,也害了人。雲箏不止一次地面對過這樣的問題,最有爭議的情節大概就是她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放棄援救京城,導致妃嬪公主受辱,無辜民眾被殺,京城血流成河。

我記得這一段在各平台都吵翻天了,有人說雲箏為了自己的利益害了這麼多人,也有人說難道只有京城百姓的命才是命,讓敵軍打到其它地方就不殺人了嗎?

這其實是雲箏綜合考慮下做出的「最優選項」,但沒人能說它是一個正確的、完美的決定,包括雲箏自己。

事實上,她的政敵也沒放過這個對她口誅筆伐的機會,編劇還向我們秀了把文學修養,朝堂上彈劾雲箏的發言,可比網友和黑粉們罵得難聽多了。

雖然相關情節很令人痛心,但這是我非常喜歡《如夢令》的一點。它對封建時代掌權者的處境和行為沒有任何美化,即使是屏幕外欣賞雲箏的觀眾,恐怕也不會想要穿越到她身邊,接受她的領導。

——你怎麼就能保證,自己是被偏愛的幸運兒,而不是在困境中被她放棄的那一批人呢?<="<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